特斯拉实现了久违的盈利。

10月24日,特斯拉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总营收为63.03亿美元,同比下降8%,净利润为1.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4%。此前市场预期特斯拉本季度每股亏损42美分,但实际每股盈利1.86美元,远远超出预期。

特斯拉盈利,显然是一个意外之喜。

毕竟,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预期恢复盈利的节点将在今年年底。

要知道,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净亏损7.02亿美元,二季度净亏损4.08亿美元,所以三季度的1.43亿美元盈利来得格外珍贵。

“在过去一年中,自己的故事都是关于Model 3的。”

整个第三季度,全球市场特斯拉总销量达到9.7万辆,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2%。其中Model S与Model X共交付量1.75万辆,同比下降37%,占第三季度总交付量的18%左右。剩下的,都是Model 3的销量份额。

换句话说,得益于Model 3在销量端的优异表现,特斯拉才能在盈利端打出一场“翻身仗”。

伴随着财报的发布,特斯拉股价也应声大涨20%。截止10月25日收盘时,特斯拉总市值高达587.77亿美元,再次超过通用汽车公司(533.35亿美元),成为市值最高的美国汽车制造商。

到处都是好消息,但这还不是全部。

这一“加州的温室花朵”正全速驶向中国市场。财报中,特斯拉宣布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启动试生产,并首次正式披露了上海工厂内部的照片。特斯拉表示,中国有望成为Model 3的最大市场,而且公司将提前生产Model Y,计划在明年夏天正式进行部分交付,它可能比Model 3更受欢迎。

扉旅汽车编辑获悉,”相比于美国工厂,上海工厂Model 3生产线的生产成本(单位产能的资本支出)低了65%。”

上海工厂的建成,“打开中国市场”只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产能,以便逐步接近马斯克设想的“蓝图”。

在汽车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的特斯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靠概念和思维创新取胜的车企,而是真正的转为"汽车制造商模式"。

特斯拉迎来了高光时刻,但国内造车新势力们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至暗时光?

从今年的状况来看,造车新势力的整体生存状态都不是很好。

据扉旅汽车编辑搜索相关信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三家头部新势力蔚来、威马和小鹏的交付量都只有1.2万辆至1.3万辆的水平。

而按计划,2021年国产特斯拉的规模或达50万辆。

特斯拉在国内的一系列快速动作,不免让一些造车新势力感到恐慌。

毕竟,特斯拉的国产Model 3,预售价只有32.8万元,这与蔚来、拜腾、天际、理想等新势力的产品价格高度重合。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直言,从短期的角度来看,特斯拉到中国来“会造成一些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到促进作用。

“竞争是促进企业进步最好的措施和手段,特斯拉带来竞争压力是好事,便于我国车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结果肯定是市场决定、优胜劣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新能源车企业“不会都死掉,也不会都活下来”。

高调入华的特斯拉就如一条鲶鱼,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国内车企的步伐。

中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庞大,而且正处于产业向上的关键时刻,新势力们的发展脚步也相当迅速,蔚来在继ES8之后,又推出了ES6,在电池组、整备质量、电源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优化;小鹏的G3通过升级,其续航也从365公里升到了520公里。

只要保持持续的追击,造车新势力们仍旧还有机会。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其个人朋友圈表示,智能汽车才是可能打败国际巨头垄断的机遇,“很多人认为新造车企业举步维艰,我们应该有人愿意迎难而上”,他还表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智能汽车占乘用车销量比例只有0.5%,但增幅却超过了500%。

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一时的输赢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要做好战略布局,任何时候都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对于希望在新能源与汽车智能化领域“换道超车”的新势力而言,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武器” ,毕竟他们的主战场已经被人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