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喜讯在汽车圈刷屏。

10月31日,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以下简称FCA)正式官宣,双方达到了全面的合并意向,并将在未来几周内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据了解,新集团将以50对50合并的方式实现各自业务的全面合并,FCA现任董事长约翰·艾尔坎(John Elkann)将担任新集团董事长,现任PSA管理委员会主席唐唯实(Carlos Tavares)将担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

PSA是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市值225亿美元,FCA在北美地区占第三大市场份额,目前市值为223亿美元。然而,这两家汽车集团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最新业绩报告显示,PSA集团第三财季营收156亿欧元,同比增1%,其中汽车业务营收118亿欧元,与同期基本持平。不过,销量表现则不容乐观。据统计,PSA集团三季度在全球共销售67.4万辆汽车,同比下滑4.15%。其中,中国和东南亚市场跌幅最大,仅售出2.9万辆,同比下滑40.82%。

再看FCA,该集团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47%至5.08亿欧元,营收同比下跌5%至245亿欧元。二季度净利润虽然同比有所回升,但由于各地区销量均下滑,集团营收同比下降3%至267亿欧元。

可见,双方都急需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寻求合作,不失为一大良策。

据扉旅汽车编辑了解,此次合并交易将带来每年37亿欧元的协同效益。并预测在不关闭任何一家工厂的前提下,4年后双方将实现80%的协同效应,实现协同效应的一次性总成本约为28亿欧元。

同时,两家公司更能在采购、生产、运营,甚至未来的电动汽车平台开发及制造方面做到强强联合,并有效地分担成本。而此次合并如果成功,更将可能缔造一家价值500亿美元的汽车联盟,并会重塑全球汽车行业,打造出一个可与大众汽车集团匹敌的欧洲汽车巨头。

既然多赢,成交就是合理的。

事实上,PSA和FCA合并的消息,也并非第一次传出,早在今年3月的时候,就有外媒曾报道过,PSA和FCA之间正在接洽合并的消息,但是随后PSA集团现任掌门人唐唯实在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公开否认了与FCA合并的想法,以“我们不需要合并”做了回应。

“Flag”立的再快,也终究逃不过“真香定律”。

 

近年来,有关FCA寻求合并发展的消息屡见不鲜,上一次的“联姻”对象是法国雷诺。

扉旅汽车编辑发现,之前,大众、通用、福特、吉利等几大制造商,都曾是FCA合并的绯闻对象。

对于FCA来说,没有什么合并是不能谈的,如果有,那也只是时间未到。

这也应该算是FCA已故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马尔乔内遗留下来的传统。在他眼里:汽车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过低,各大车企在同一技术上投入巨大财力与人力,各自关起门来偷偷研发,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汽车行业必然要走向一体化”。

这两年全球汽车业陷入发展的低潮,在排放监管严苛、智能技术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制造商通过结成联盟、共享技术、合作研发等形式,力求在汽车革命性浪潮中保全。如福特和大众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汽车;宝马和戴姆勒宣布出资10亿欧元,共同开发移动出行服务技术;本田投资通用汽车,双方将在无人驾驶领域展开合作……

显然,抱团取暖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业的共识。

那么,合并是否就能抵御寒冬?

答案也未必。车企合并不仅仅要面对因车市下行而致使的销量下滑,还要需要承担在贸易战、政治问题以及向电动化和自主驾驶等等方面的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加成本。此前,唐唯实就曾预计,随着监管机构要求向电动汽车转变,以降低排放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全球汽车制造商将面临“十年的混乱期”。在愈发混乱的环境下,车企的任何小动作都会引发不可预估的影响,甚至可能被洗牌出局。

此外,大型汽车集团内部人事关系、利益纠葛错综复杂,要合并经营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史经验来看,跨文化的企业联盟以失败居多,唯一成功的是雷诺-日产联盟,但该联盟近期也面临着资本与控制权的内斗。

“闪婚“不难,持久不易。喜讯之下,法美文化融合或将是PSA与FCA开启幸福大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