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上不缺一辆街车,所以强调全面回归母品牌的雪铁龙,在产品设计上固然要迎合中国用户的喜好和体验,但品牌的格调不能丢。

 

 

这是在扉旅汽车在北京车展上与东风雪铁龙品牌总经理任光深入交流后,get到有关雪铁龙未来产品风格最提纲挈领的信息点。

 

保持调性

 

雪铁龙的市场表现或许不太好,但雪铁龙的市场辨识度一直没有丢。

 

 

“所有的品牌都在外观和内饰上体现品牌风格,不可能所有品牌都是趋同的,都是一致的。每个品牌有自己的DNA,雪铁龙的DNA就是大胆的创新,我们追求的是舒适。”

在面对雪铁龙的设计与中国消费市场是否“适配”的问题时,任光直言,“我们一定会坚持我们的品牌调性,坚持我们的品牌风格,否则这就不是雪铁龙。如果当用户认为这不是雪铁龙的时候,他就没有购买的原动力了。”

更何况,“中国市场不缺车,不缺性价比多么高的车,但如果要在市场长期存活下去,一定要有品牌的辨识度。”任光笑谈。

 

“适配”中国

 

2019年,神龙汽车发布“元”计划,顾名思义,有着“新开始”、“元气”等寓意。 “元”计划目标是通过培元、固元、拓元三个阶段的努力,整体销量达到40万辆,全价值链回到健康发展轨道,实现神龙复兴。

而为了实现“元”计划,神龙汽车主要发起了三大行动——“产品更中国”、营销更精准、运营更高效。

有“产品更中国”的战略纲领在,东风雪铁龙固然强调品牌特有的格调,但也不会忽略与中国市场的“适配”问题。

 

 

保持品牌风格与中国用户的需求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任光解释到,既要“产品更中国”,又要保持品牌调性,更多的工作是在配置上进行调整。

关于“配置调整”,扉旅汽车编辑做了功课。一个汽车产品的设计一般是有四个维度,必备装备、魅力装备、喜好装备,以及基本装备。实际上这四个维度是车企开发产品的必选项,在车型级别定位准确之后,要结合不同的区域,在每一个维度上调整装备,从而“适配”这个区域消费者的喜好。

任光则举例说明了雪铁龙在中国市场的配置调整:“以中国为例,很多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跟美国消费者相似,喜欢更大的车,更宽敞的空间。但在欧洲或者其它一些国家,他们对小车有很高的接受度,这跟街道、转弯半径、停驶便利性等都有一定的关系。那么这时候就是要把雪铁龙的产品设计,围绕着如何打造舒适标杆和中国用户的产品需求维度进行匹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能保持品牌调性,同时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需要时间

 

坚持品牌调性,又“适配”不同市场需求,可以说,任光所讲述的东风雪铁龙的打法“没毛病”。

但市场长久以来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直到现在,中国市场上的雪铁龙车型,在本土化或者“友好性”这方面,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

 

 

这里必须先说明的是,雪铁龙肯定已经开始调整了。

“其实我们在近期的一些产品上,也做了一些积极的调整,包括定价策略,包括沟通策略,都是不一样,这应该是一个大产品的概念。想要更多中国的消费者知道雪铁龙,喜欢雪铁龙,那么就要从多个维度去调整,而不是去刻意的教育消费者,要迎合他们的喜好。”任光解释到。

 

 

但市面上的产品没有明显改变,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新出的车,包括之前C3L和后面的几款SUV,车型与以前相比,很难说做到了更中国化。

任光没有对这个稍显尴尬的事实做任何辩解,而是提到了百年雪铁龙产品周期的问题。

“实际上C3L这款车不可能体现‘产品更中国’的策略。”他直陈,每辆车从规划到发布正常的时间应该在5年左右,而“产品更中国”是近两年才提出的。“产品更中国”代表了我们将来的工作方向,也代表着股东一致的愿景,我们会围绕着“产品更中国”不断地调整产品,让中国的消费者真正认可雪铁龙,而不只是认可一款车,这就是我们“产品更中国”最终希望达成的一个方向。

 

 

中国市场上不缺一辆街车,雪铁龙必须保持调性;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满足,雪铁龙一定会“适配”中国;百年品牌品质保证、周期受限,雪铁龙转身需要时间。再清晰不过的逻辑线条了。

相信,不缺街车的中国市场,等得起雪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