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造车耽误的房产巨头”海马,又出手了。
10月31日晚间,海马汽车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聚焦主业并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公司与金盘物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持有的海马物业100%股权转让给金盘物业,转让价格为2206.62万元加标的股权过渡期损益。
就在同一天,海马汽车披露了2023年前三季度报,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海马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加10.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49亿元。
可见,再次“卖房自救”的戏码,预示着海马汽车又一次站在了危险的悬崖边,只是这一次又能为其续命多久?
“卖房”,不仅能快速输血,还带来了不少流量,让许久没有业绩的海马汽车也时常活跃于汽车市场之中,并不断被新人“考古”。或许很难想象,这也曾是一家比肩吉利、长城的老牌车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88年,海马汽车成立,并靠着马自达的关系迅速走红。2016年,海马汽车年销售量近22万辆,其中仅海马S5一款SUV车型的年销售量就超过10万辆。与此同时,海马汽车也以142.39亿元的营业收入达到历史最高值。
但好景不长,2017年海马汽车遭遇至暗时刻,不仅年销量跌至14万辆,降幅达到35%,业绩更是出现从2010年以来首次由盈转亏,全年净利润骤降超500%,亏损近1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过去5年的累计利润总和。
此后,海马汽车销量持续下降。2018年下滑51.9%至6.8万辆,到了2022年便仅有2.44万辆,同比下降17.35%。而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总销量为1.92万辆,其中第三季度的销量为2023辆,具体到7至9月则每月销售量不足一千辆。
在此期间,因连续两年亏损,2019年海马汽车还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为了不被退市,海马汽车上演了一场“卖房求生记”,在车圈一战成名。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19年海马汽车通过变卖401套房产及其他物业,使得2019年扭亏为盈;2020年,海马汽车再次出售145套房产,2021年还向中国铁路投资出售其持有的海南银行7%股权,让海马扭亏为盈,摘星摘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小鹏汽车在海马汽车的脱困道路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海马汽车和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牵手。一个需要汽车生产资质;一个业绩亏损、产品销量下降产能闲置,双方一拍即合,由海马汽车给小鹏汽车代工,协议自签订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
数据显示,2021年,仅小鹏G3一款车型就占据海马汽车总销量的68%,给海马汽车的营业收入带来了正面影响。不过,反观海马汽车,近年来的汽车业务依旧没有什么起色,接连推出的车型都没在市场上跑出销量。而随着合同到期后,双方并没有续约,小鹏的退出也让海马汽车“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务正业与拿来主义”,是近年来外界给海马汽车走向衰败总结的根本原因。
有分析称,尽管海马汽车主营汽车业务毫无起色,但在其他业务上,可谓是把“不务正业”玩到了极致,不仅有房地产,金融业务也是其重要版图。
而在主营业务上,海马汽车却“不太用心”,总是借力他人。从最初和马自达合作开始,海马汽车走的就是赚快钱的道路,技术储备薄弱,以至于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突飞猛进的时候,海马汽车则出现了技术创新性不足、产品全面落后的情况。而在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中,其也止步于代工。2019年-2021年,海马汽车连续3年年报显示,主要产品为8S、S7、小鹏等。
车型少、品牌力弱,在传统燃油车市场,海马汽车已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业绩上,也再次转盈为亏。根据年报显示,2022年,海马汽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5.74亿元,上年同期则是盈利1.12亿元。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39亿元,净利润亏损1.49亿元,而扣非净利润亏损高达2.23亿元。若公司今年全年净利润继续亏损,又将面临被“戴帽”。
业绩的不乐观,也让海马汽车嗅到了危机,开启了主动求变:一方面加大对于汽车产业并不成熟的东南亚等市场的出口,另一方面押宝氢燃料动力汽车。
事实上,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海马汽车算是汽车行业先行者之一。自2006年起,海马汽车已经完成东欧、中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五大板块逾20个国家的落子布局。2022年,海马汽车境内销量3120辆、同比下降85.32%,境外地区销量21272辆、同比增长157.53%,境内外销量形成了强烈反差。
在新能源布局上,海马汽车对外宣称,战略部署将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但与其他车企布局的纯电不同,海马汽车采用“优先智能汽车、合作电动汽车、死磕插混汽车、深耕氢能汽车”的战略。
今年3月,公司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包括,在公司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搭载运用包括日本丰田第二代Mirai电堆在内的成熟部件及系统,完成整车适应性开发。根据协议,双方争取于2023年投入小批量(200台)开展示范运营,并于2025年规划2000台运营规模。
当前,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正在加剧,资源都在向头部车企集中,在新能源市场越发激烈的竞争中,海马汽车换条赛道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不过,氢燃料汽车是小范围市场,容量和规模不可与其他电动汽车同日而语。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8个月,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为0.3万辆。
眼下,尽管海马汽车正在努力重振主业经营,但不管是海外出口还是押注氢燃料动力汽车,似乎都无法快速扭转当下的困局。此外,长期借力他人的海马汽车也需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能源大势之下,加速主流产品的推出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