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要在2020年达到20万+台,2021年挑战40万+台,2025年实现150万台。”

在寒冷的车市中,一汽集团的口号总是那么的“高调”,或许是红旗销量的不断上扬,让其有了定调的勇气,但“师出同门”的奔腾却没有红旗那般的“惊人实力”。

近日,一汽集团公布7月成绩单,其累计销量达32,2471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红旗销量为1.75万辆,同比增长98.8%;而奔腾销量仅为3401辆,占总量的1%。

截止7月,奔腾累计销量不过52051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为26%,对此,扉旅汽车小编不禁想问,奔腾拿什么在剩下的5个月时间里完成74%的目标销量呢?

 

 

2006年横空出世的奔腾,是中国一汽旗下面向大众市场的自主品牌,其发展对于一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汽集团也一直高度重视并支持奔腾品牌的未来发展,在一汽的蓝图中,奔腾是一员必不可少的“大将”。

而奔腾的开局也算顺风顺水,第一款车型奔腾B70凭借着马自达的动力和底盘,一举成为中级车市场上的现象级产品,随后的B50亦是如此。

不过,好景不长。近年来由于产品推出节奏放缓,没能紧跟市场变化,加之2018年中国车市出现28年以来的首次下调,“内忧外患”的一汽奔腾遭遇了发展的低谷。

但身负重任的一汽奔腾没有“退路”,保持“奔腾”是它唯一的使命。

 

 

2018年10月,是一汽奔腾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时间点。

彼时,一汽奔腾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发展战略,明确一汽奔腾作为“物联网汽车创领者”目标的同时,还宣布正式放弃一汽鹰标,启用世界之窗logo;

同年11月,原计划于2018年底量产上市的奔腾T77,提前登陆广州车展。从开发到量产,奔腾T77是奔腾品牌史上首次用了不到20个月便推向市场的产品。

“这是我们全体员工没日没夜拼出来的。” 自此,一汽奔腾一改过去一年一款、多年一款的产品投放节奏,在2019年一鼓作气投放了奔腾T33、T99。

而市场也没让一汽奔腾失望。

2019年,一汽奔腾在车市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市上涨,以12.05万辆同比上升33.4%,市场占有率达到0.57%,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排名从21名提升到14名。

 

 

“相对满意,很不满足。”对于这样的成绩,一汽奔腾并不欣喜。

事实上,近一年来,一汽奔腾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增速,但其营销和质量问题亦是风波不断。

根据扉旅汽车梳理资料显示:营销方面,去年4月,奔腾T77拉坦克被吐槽博眼球;5月,奔腾X40举行了“空投”翻滚试验活动,却被质疑其车内全部安全气囊均未弹出;10月,奔腾T99上市又因蹭电影《中国机长》热点被指控侵权。

质量方面更为糟糕,旗下明星选手T77屡遭诟病,甚至折戟于中保研之下。

2019年12月,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中保研)公布了T77的碰撞测评结果,其中有五项成绩可以说“不堪入目”,分别是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方面,总体评价为P(差);车内乘员安全方面,总体评级为M(一般);64km/h的正面25%偏置碰撞评级均为P(较差),50km/h的侧面碰撞评级均为M(一般);正面25%偏置碰撞获得P(较差)的成绩。

不仅如此,在某第三方汽车消费者投诉平台网站上,T77用户满意度评分也仅为1.5分,其2019年款车投诉故障数共247个,故障问题集中在发动机、车身附件及电器等方面。

 

 

面对岌岌可危的市场之下,一汽奔腾再次迎来了蜕变的机会。

今年3月,中国一汽旗下上市公司一汽轿车同一汽解放完成了资产置换。一直处于配角地位的一汽奔腾终于回归一汽集团怀抱,成为非上市全资子公司,与红旗品牌一样单独运作。

这对于一汽奔腾而言,无疑利好,一来可以不再受业绩约束,更从容的进行战略布局,二来可以获得集团更多资源。

根据一汽集团在2019年年终工作会上发布的信息,从2020年到2022年,将给予奔腾每年8亿元、连续3年,共计24亿元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奔腾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一汽马自达也于今年从一汽轿车中脱离,其中方合资股东由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变为一汽股份, 股比结构从一汽轿车持股56%、一汽股份持股4%、马自达持股40%,变更为一汽股份持股60%,马自达持股40%,并成立了一汽马自达事业部。

此前,业内有观点指出,原同为一汽轿车公司的马自达占据了公司发展资源,导致奔腾一直无法甩开膀子干。

只是,如今一汽马自达与一汽奔腾都各自独立,相互没了桎梏,但销量似乎并没有向好的起色。

事实上,资金、自由都不是拯救一汽奔腾的根本,产品没法持续地打动消费者,才是一汽奔腾的主要问题。

 

 

“中国车市已经进行调整期,一汽奔腾的目标应该定的更加务实一些。”

近几年,一汽奔腾依靠不断变革销量有所提升,但始终无法挤进自主品牌主流队伍之中,事实上,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下,只有过硬的产品才是唯一不变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