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比亚迪卷价格,我们要卷价值。”

“华为的智能驾驶体验,要优于特斯拉。” 

能“硬磕”当下汽车市场最头部选手的,莫过于顶着华为光环的问界。

 

 

不过,话术上硬核,其市场上成绩却有些疲软。近两个月来,问界都没有直接公布月交付量,而是换了一个口径——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这个数据不仅包括问界,还有智界,合到一块看起来数字更大,但即便如此,其5月3.06万的销量仍落后于理想5000辆的差距。

对此,华为余承东也做出了解释:5月份因为主力车型更新换代,处于产品调整时期,导致短期销量下滑,预计6月份会恢复并实现销量的快速反弹。

 

起死回生

 

“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到第一,没人记得住第二。这是信念也是愿景,我一定会做到的。”

 

 

2022年,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系列在车型陆续交付后,一举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月销量从3000辆一路飙升至12000辆。最终全年交付超7.5万辆,超越“蔚小理”三家首年交付总和。

智能化,是华为给问界贴上的最强“卖点”。问界M5是首搭华为高阶智能驾驶ADS 2.0的车型,在其上市之前,市面上能够实现城区高阶辅助驾驶并不少,问界M5的智驾能力在当时就已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之多次的OTA升级后,华为的高阶智驾应该处于第一阵营中的拔尖位置。

而随后发布的问界 M7,理想汽车CEO李想更是表示:“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11月,问界M7在中保研进行的一次碰撞测试中,不仅车身A柱出现明显弯折,乘员舱的上部空间也发生了入侵。此后,问界M7销量出现急速下挫。

 

 

与此同时,热销过后,问界的“隐忧”也逐渐显现。首先,产品力。尽管问界M5和M7在智能座舱方面表现优异,但其他车企在空间、续航方面却更占优。“问界M7与理想L8相比,空间、续航都要差一点。”

其次,独特性。除了问界之外,华为的朋友圈也在潜移默化地扩大,北汽、奇瑞、江淮纷纷加入智选模式;而且,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同合作打造的阿维塔,也开始在华为门店与问界同台销售。

自家兄弟刀剑相向,更别提虎视眈眈的其他车企了。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步入2023年后,问界汽车销量下滑不少,1月销量仅4475辆,并且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开始了一路走低,直至9月中旬新M7上市以来,问界销量得以“起死回生”。

 

 

彼时,回炉重造的问界新M7,可以说是华为新BUFF加持下的痛定思痛:价格上,直接比老款入门级低了整整4万,并且顶配更是比老款便宜了5万。产品上,增加了五座版本,在续航、性能、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安全领域等方面都进行了突破。余承东甚至直言,“这次问界新M7系列的改变,我们投入超5亿”。

同时,背靠华为,问界还玩起了联合营销,提供“Mate60系列”手机优先购买权。在价格、产品与营销多重诚意的加持下,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新M7实现大定超五万辆的销售成绩,也将问界从销量悬崖边救了回来。

 

遥遥领先

 

连续蝉联新势力销冠。

M7稳定增长,M9产能爬坡,凭借两款车,今年前3个月,问界将理想从王座拉下。

 

 

去年年底,被余承东称之为“1000万内最好的SUV”的问界M9正式上场,其成绩也很是可观,4月实现了销量过万的目标,并且以13391辆的成绩,超越了奥迪A6L,登顶了50万以上豪华市场销量冠军,打破了50万元级新能源无法畅销的魔咒。

不过,问界M9毕竟是一款大型SUV,单价太高,即便多“遥遥领先”,受众群体也不会太多。

而新M7的药效,如今似乎开始有所减弱。数据显示,问界M7销量在今年1月份突破2.9万辆达到顶峰之后,便一路下滑。经历了2、3月份的下滑,4月份问界M7销量已跌破1万辆,仅9千余辆,明显后劲不足。问界的销冠地位,也已连续两月被理想汽车追回。

 

 

对此,问界再次出手:同样的配方,升级加量。仅仅8个月,其再次上新了改款车型问界新M7 Ultra。有业内人士总结称,与现款相比,新车外观帅了,内饰手感好了,智驾牛了,车子更好开了。此外,为了确保问界新M7产品力的领先,问界还将M9的一些技术“下放”,增强市场竞争力。

结果也显而易见,问界新M7 Ultra上市首日大定已经突破了12000辆,甚至还有问界销售人员称,汹涌而来的下单人群挤爆了服务器,后台订单管理系统一度崩溃。

但该举动也引发了老车主们的不满:“等车100天开车,60天变老款”、“售后超级差,买完就后悔”、“华为赛力斯销售欺骗天理难容”、“十八万辆韭菜无处伸冤”……在新能源时代,新车改款节奏明显加快,但动辄一辆30万元的车,半年就改款,且提升改进的地方都是用户痛点,着实需要给老车主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问界M7追尾事故,多少给该车造成了些负面影响。一旦用户口碑崩塌,其后果也不容小觑。毕竟大定能有多少转换为最终订单,一切待定。

 

 

“改款虽好,但不宜贪多。”随着新能源市场上新车战、技术战和价格战交织,问界需将“智驾”优势与续航、内饰等短板都一步到位,不用挤牙膏似的,一点点亮出,最终错过抢占市场的时机,也砸了自己的口碑,得不偿失。如今,看似遥遥领先的问界,实则危机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