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公告,选手报道。

自去年下半年起,每隔数周就有一名选手加入新能源汽车的阵营。其中,有传统汽车的资深玩家:东风岚图、上汽智己;也有门外的跨界巨头:苹果、百度。这一次,又来了一位混搭选手。

 

 

日前,江淮汽车正式宣布,现已与蔚来签署协定,双方准备共同出资建立新公司,并拟名为“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来”)。双方拟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与服务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

根据公告显示,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江淮汽车和蔚来汽车分别拟认缴2.55亿元和2.45亿元,各占注册资本总额的51%和49%。同时,合资公司董事长拟由江淮汽车委派的董事担任,副董事长拟由蔚来汽车委派的董事担任,董事长为合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也意味着,江淮将主导江来制造未来的发展。

 

两家的底牌

 

“保时捷的工厂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厂。”

蔚来CEO李斌一句肯定,与江淮结下了长达五年的友情。

早在2016年4月,蔚来汽车便与江淮汽车签订了《制造合作框架协议》,确认江淮代工一期产能5万辆的计划,而位于合肥经济开发区的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于同年10月23日正式动工。此后,江淮汽车一直是蔚来汽车的代工方,截至目前,蔚来汽车旗下几款量产车型皆由江淮汽车生产。

 

 

而走上代工之路,江淮却实属无奈。

这家偏隅合肥的地方国有汽车企业,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并不算好。201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为负。如果没有政府补助等“非经营性盈利”,江淮汽车可能已经面临退市风险。2020年前三季度,江淮报告期内净利润仅为0.4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5.18%;扣非净亏损9.1亿元。

最终,“迫于生计”的江淮只能沦落为给别人做嫁衣,除了蔚来,还有德国大众。

2017年,江淮汽车携手大众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意图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但发展并不太理想,其合资产品思皓自上市后就萎靡不振,2019年,思皓E20X交付量仅为1,000余辆。对于这种结果,有网友指出:不是思皓不行,而是大众不出力,仅仅觊觎国内的新能源市场。

去年年底,大众的野心再度升级,对江汽控股增资,持股达到75%,江淮汽车持股降低至25%,江淮大众甚至失去“江淮”更名为大众安徽,进一步坐实了“代工厂”的头衔。

虽沦为代工,但江淮也有着自己的盘算:与强者联手,在新能源赛道上分得一杯羹。“对于江淮而言,它并不想在新能源的道路上丧失话语权,单纯地成为别家车企战略下的棋子

于是,打破代工成为江淮汽车的当下诉求。

 

 

而反观蔚来,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似乎也并不容易。

在“江来”之前,蔚来曾分别与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广汽蔚来和长安蔚来,但两家合资公司均进展缓慢,其中广汽蔚来仅推出一款车型合创007,长安蔚来则始终处于筹备阶段。

根据股权信息显示,蔚来汽车正在退出这两家合资公司。其中,蔚来对长安蔚来的股权持有比例已从50%减至4.62%,对广汽蔚来中的股权也从初始的22.5%降至4.46%。

“对于广汽蔚来和长安蔚来而言,蔚来就是一个投资人。”在去年底,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如此表述。

 

瞄准谁的市场?

 

这一次,江淮成为了蔚来的“深度合作伙伴”,同时也撕下了“代工”的标签。

公告表示,“江来”的经营目的,是通过江淮、蔚来双方在先进制造技术服务领域的深入合作,以创新驱动引领生产制造,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探索打造创新的商业模式。

有媒体人士揣测,“在这次合作当中,江来将会通过整合江淮和蔚来双方的资源,以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这个品牌将同时肩负着江淮品牌向上以及蔚来品牌向下的责任。”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深耕中低端市场的江淮汽车,逐渐掉队。而在新能源浪潮下,其不甘再为他人做嫁衣,重蹈覆辙。

此次通过与蔚来加强合作有利于其重塑自身体系,增强自身实力。“同时获得蔚来和大众的技术,江淮的技术版块会更加完整,将来的想象空间也更大。”

江淮需要“江来”,蔚来也是一样,但需求则是相反。

高端是蔚来多年打造的标签,对标BBA也是其一贯口号,但不断亏损的业绩,却让其不得不面对现实。

据蔚来汽车2020年财报显示,蔚来汽车净亏损达53.04亿元,尚未实现自我“造血”能力,而这也是其连续第5年亏损。

 

 

此外,不断降价的特斯拉以及销量火爆的五菱宏光MINI EV,也搅动着蔚来的布局。

在3月2日的财报会上,李斌承认特斯拉Model Y降价的确会对短期需求有所刺激,但蔚来NIO不会降价推高销量。

不过,针对大众化市场的拓展,李斌并没有否认:“我们正在积极看用什么方式更积极地进入大众汽车市场,这是我们的一个长期战略。”

而结合此前李斌提到蔚来已经降低了与广汽、长安合作项目中的股比,市场普遍认为“江来”推出的产品极大可能是蔚来“大众化”系列。

面对江淮和蔚来的困局,“江来”应运而生,但其能否撑起两者“未来”,则有待市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