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解锁技能”,正在汽车领域发扬光大。

 

 

不久前,奔驰官方低调地推出了一项服务——“后轮转向角度升级服务”,订阅价4998元/年,用户可通过OTA远程升级的方式解锁后轮转向功能,后轮主动转向角度可由4.5°升级到10°。为了进一步吸引车主订阅,奔驰还“贴心地”提供了3个月免费试用体验。

看到奔驰这操作,隔壁宝马也坐不下去了:在韩国等国家推出了每月18美元的座椅加热订阅服务,可以选择包一年或三年。比较良心的是,宝马同时还提供了非订阅制的415美元永久买断选项。

然而,不管是奔驰的“贴心”,还是宝马的“良心”,都没换来消费者的“开心”:“功能式的软件订阅制我可以理解,但硬件订阅解锁多少有点太不要脸了”、“奔驰的后轮转向、宝马特斯拉的座椅加热,都是车本身就有的,为何还要付费解锁?”甚至有网友调侃,“以后是不是油门踏板、方向盘也需要付费订阅了,刹车是不是还有次数限制了,不订阅不让刹车?”

 

势不可挡

 

事实上,车企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付费订阅的探索。

扉旅汽车梳理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1世纪初,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推出的G-BOOK智能副驾即车载智能通信系统,一年收取840元订阅费,你可以让它帮你设置导航推送到你的车机,这个功能在当年那个没得智能手机的年代,不要太香。

 

 

不过,真正将这个订阅制发扬光大的还得是现在的特斯拉。2012年,特斯拉就将车辆OTA升级功能设置为付费项目。

近年来,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它的价格也一再水涨船高。其中,FSD(完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2019年5月从5000美元涨到6000美元,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涨到8000美元;至此目前国内FSD的选配价格也从此前的5.6万上涨到了6.4万元人民币。

并且,为激发更多车主使用FSD,特斯拉CEO马斯克还改变了原来只能一次性付费模式,推出按月支付订阅费模式(每月199美元)。除此之外,特斯拉还不断开发其他订阅服务:后排加热开通、加速提升、辅助驾驶功能扩展、电池容量解锁等。

而这一系列的订阅收入在2021年就占其总营收的7.06%,不仅如此,特斯拉在软件上的收入登顶全球所有车企软件收入榜,累计收入达12.6亿美元。

此外,根据Berylls管理咨询公司预计,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在2020~2030年期间增长逾三倍,年均增长率为13%,市场规模将从760亿欧元增长到2520亿欧元。

 

 

由此,汽车软件订阅服务,俨然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心头肉,并且势不可挡:小鹏的XPILOT 3.0、蔚来的NIO Pilot全配包、广汽埃安的ADiGO3.0以高速NDA智能领航辅助为核心,加上超视距召唤泊车功能,售价39600。

当然,传统巨头们也不会错失这一“大蛋糕”。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曾公开表示,真正改变汽车行业游戏规则的,将是软件和自动驾驶技术。

今年4月,大众成立了名为Cariad的新部门,该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计划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进行变现,Cariad首席执行官Dirk Hilgenberg表示,大众推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订阅模式或按需功能。“如果你愿意,可以选择在接下来50英里启用自动驾驶。”

 

为何不买单?

 

车企卖得热闹非凡,国内用户却冷静得多。

在汽车订阅的买卖中:硬件解锁被不断diss,而软件收入远未达到车企大佬们的预期。

在特斯拉2021年Q4财报电话会上有消息称,中国车主只有1%-2%的人选择购买FSD。以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销售了32万辆新车来看,购买FSD的也只有5000-6000名车主。

 

 

国内新势力这边,去年四季度,在小鹏汽车交付的P7和P5两款主力车型中,XPILOT 3.0软件的选装率仅不到20%。而将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OA)作为车辆标配的理想汽车发布数据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这一功能的用户激活率达到了61.3%。

今年5月,小鹏做出政策调整,将P5和P7两款车型部分版本中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软件及升级服务由单独收费调整为标配。近日,极氪汽车也宣布将8155芯片升级服务以“0元”的价格免费送给极氪001车主。

 

 

面对车企们纷纷下注的未来趋势,消费者为何不买单?

有业内人士指出,根本原因在于软件消费和实际体验不匹配。目前国内能够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的场景依然相对有限,这也是用户付费意愿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组数据也说明问题:报道称,今年春节期间,“蔚小理“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出行报告,其中小鹏NGP的行驶里程仅占到总里程的1.6%;理想NOA,这一数据为3.7%;蔚来没有公布NOP的行驶总里程,但其整个NIO Pilot系统的春节行驶里程也仅占总里程的13.12%。

“使用率太低,自然不会买单。而反观当自动驾驶无处不在,自有生意。”

事实上,消费者对付费订阅的接受度并不低。德勤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技术付费,其中25%~30%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超过5000元/年。

 

 

而这可能就是未来汽车行业的样子。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随着汽车变得越来越模块化,电气化,线控底盘、无人驾驶的出现,付费订阅制毫无疑问是未来的趋势,只是,对消费者的“钱包”,车企们应理性“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