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财政部税政司发布《关于二手车经销有关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表示,为促进汽车消费,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由原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改为减按0.5%征收增值税。

就在同一天,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修订稿已经形成,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落实好二手车经销增值税优惠政策,扩大二手车出口业务,进一步繁荣二手车市场。

多部门联动,足见繁荣二手车市场是时下促进汽车消费的重点之一。面对大幅度的增值税率调整,市场分析人士瞬间做出反应——是时候讨论一下二手车市场大爆发了!

扉旅汽车也收到了这样的问题邀约:二手车会大降价吗?二手车平台会飞起吗?二手车行业走向成熟吗?

假如是以前,那个对中国二手车市场开发空间深信不疑的我,一定觉得在有诚意的政策推动下,市场和行业都将发生明显变化。但那是以前,是瑞幸咖啡暴雷以前。

现在我想先说答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让二手车这个生意活着,但是平台能不能起飞、行业能不能成熟这些问题,显然是不能。

下面从瑞幸咖啡的前车之鉴和中国二手车市场问题特别多两点讲起。

 

瑞幸咖啡的前车之鉴

 

瑞幸咖啡核心魅力是一个逻辑严谨的故事——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抛开某巴克、某陪你等等之外,容纳几个瑞幸绰绰有余,并且现在中国人的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中国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5杯,美国为400杯。再加上比中老年人更有意愿接受咖啡的年轻群体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中国的咖啡市场必定有巨大增量空间,绝对是蓝海市场!而咖啡具有成瘾性,只要瑞幸能打开市场、教育消费者,那么用户粘性和复购率通通不是问题!

在这样强大的逻辑面前,投资者、机构、市场、权威媒体,都傻了,因为这逻辑乍一看太无懈可击了!“瑞幸咖啡已建立持续增长的基础”、“瑞幸将推动中国成为咖啡消费大国”……这样的话,这几年真的看得太多。

讲真,其实我也信了,但因为领券买了几杯发现实在太难喝,哪怕6块也不想再喝,隐约觉得瑞幸连我这个北上广写字楼里的咖啡消费精准社畜群体都教育不了,恐怕也教育不了中国市场,所以还没有信到拿钱砸。

当然瑞幸也没想要我们的钱,因为它要美国人的钱就够了。美国人跟我不一样,对美国人来说,咖啡是必须品,中国人现在不喝咖啡,一定还是什么没跟上,只要继续发展,瑞幸在中国将是无敌的,于是美国人特别心甘情愿的拿真金白银信瑞幸。

所以瑞幸就靠着这个故事,当然现在都知道了还有其他不可描述的神操作吧,圈着投资人的钱,又一步步登录美国资本市场的,顺便缔造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快IPO的神话。直到前阵子,暴雷,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说这么多瑞幸,想讲一个什么事呢?其实就是想让大家看看,中国二手车市场的逻辑,跟瑞幸像不像。

中国二手车市场核心魅力是一个逻辑严谨的故事——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容纳几个二手车平台绰绰有余,并且现在中国的二手车交易量、保有量均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呢?直到2017年,市场已经被教育了几轮,中国的二手车销量超仍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比中老年人更有意愿接受二手车的年轻群体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必定有巨大的增量空间,绝对是蓝海市场!再加上二手车便宜实惠用过就知道好,只要某信、某瓜能打开市场、教育消费者,那么用户粘性和复购率通通不是问题!

所以,这些年来,中国二手车平台此起彼伏的,赔钱要干,烧钱也要干,教育好市场大家都有饭吃。

再看找钱的逻辑,二手车平台和瑞幸咖啡也是很相似的。从获取资本的渠道上看,二手车平台要钱也是奔着美国去的,因为美国人跟我不一样,对美国人来说,二手车是人生第一辆车的最佳选择,中国人现在不开二手车,一定还是什么没跟上,只要继续发展,二手车平台在中国将是无敌的,于是美国人特别心甘情愿的拿真金白银信中国的二手车平台。

 

 

是不是太像了?这故事是不是和瑞幸的故事太像了!瑞幸逻辑坍塌那一刻,中国咖啡市场宣告教育不好那一刻,我就好像看到了,不知道哪天,美国人还理解不了二手车这么好的东西在中国怎么就普及不了,还接受不了中国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为什么不是二手车的时候,各大二手车平台就……不可描述了。

 

中国二手车市场问题特别多

 

有时候,无懈可击不等于行得通,经历瑞幸事件,中国市场对这一点感触应该是很深了。

但中国二手车市场的问题,还远不止不好教育这一点。中国二手车市场的问题特别多,可以说,中国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可比咖啡市场走向成熟难多了!

在中国,假如你着手购买一辆二手车,所有问题就会涌出来,搞得你身心疲惫。

首先,价格不透明。这种不透明不是说平台不告诉你这车多少钱或者为什么这么多钱,而是当你站在浩瀚的市场里,你完全看不出来眼前这台全新喷漆的靓车到底值多少钱,只能人家说什么信什么,这在购买行为中可以说是很无助了。

 

 

和普通商品不同,二手车定价要考量很多专业因素,而购买者大部分都只是普通消费者,完全不具备对二手车进行估值的能力,但现在中国市场上又没有权威透明的估价系统,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基本就是卖家说值多少钱,买家就要付多少钱。

其次,车况也不透明。比起感知价格,感知车况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事故车、问题车、泡水车,改里程、换零件,老师傅都可能“打眼”,普通消费者不可能看出来,同样,国内也没有基于某一车辆能全面联网查询车辆事故、维修、保养的系统,所以二手车商想要隐瞒车况的话,大部分购买者只能任人宰割。

价格和车况的不透明可以归结为微观层面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造成的损伤,背后藏着的是中国商业环境契约精神的缺失,这在买卖双方信息完全不对称的市场,是致命的。

要培养二手车市场,就要先培养丧失的契约精神,但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个政策两个政策,或者一个行业两个行业,就能解决的。

 

 

说到这,一定会有人觉得我帽子扣大了,从二手车扯到契约精神。其实,亲历者最有发言权,那不如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奇葩的二手车购买经历——市面上常见的九成新,买回去才发现哪些硬伤?又或者哪家平台除了会拍着胸脯保证外,还给了你完整的验车报告,让你能追溯所购车辆的过往记录?再或者,车辆与描述不符之后,哪家平台负责到底了?哪家监管机构又能为你做主了?欢迎一起讨论!

当然,如同开头提到的,近年来中国二手车市场立法立规取得了一些进展,政策限制也在逐步放宽,这是个好消息,比如这一次商务部要求的进一步推动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就是对在逐步解除政策对市场的桎梏,这对繁荣二手车市场肯定是有意义的。

但也必须承认,尤其在逻辑神似的瑞幸咖啡经历神话破灭事件之后,谁都不能断言中国二手车市场一定能被教育出来了。只能说,期待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没有瑞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