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吉利“大动作”不断。

近日,有消息称,吉利汽车计划成立一个新实体公司,探索电动汽车产品规划、营销和销售的新方式,这有别于电动车和油车一起销售的行业惯例。

 

 

据悉,新公司名称或为“Lingling Technologies”,主要用于管理基于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生产的车型、旗下领克品牌基于SEA打造的电动汽车,以及几何电动汽车等。新公司将完全独立运营,不受油车部门管辖,拥有独立的销售团队,并融合直营和经销商两种销售模式,有助于公司对定价、订单和库存进行直接控制。

 

加码新能源

 

一则 “新计划”,证实了上述消息的可靠性。

2月20日,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对外透露道:“吉利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分别是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二。”

计划一: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以及小排量节能汽车;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是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

计划二:则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而“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拟定,也意味着吉利汽车正式将纯电动汽车进行战略升级。

 

 

实际上,“蓝色吉利行动”在吉利内部并不陌生。

早在2015年,吉利就启动了“蓝色吉利行动”,决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其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5%。彼时的吉利坚信,用5年时间,吉利定会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彻底转型。

但到了2021年,这个目标还未实现。数据显示,2020年,吉利全年销量为132.02万辆,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但在新能源车领域,销量仅为6.81万辆,同比下降66%,在总销量中仅占5.16%;今年1月,吉利汽车总销量为15.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0.42万辆。新能源整体占比不足3%,与预计的90%目标相去甚远。

不仅如此,乘联会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排名显示,销量前十的车型中,吉利旗下品牌均未上榜。其中,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几何全年销量仅10328辆,不及造车新势力企业一个月的销量。近期,更是传出极星首款车型Polestar 1因产品定位、市场销量不佳而即将停产。

而这一系列 “尴尬”数字,直接宣告了2015年的“蓝色吉利行动”失败。

“‘蓝色吉利行动’计划虽然没有如期完成,但也不奇怪,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这样的失败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国车企中有,在欧、美、日、韩车企中也有,我们不必为此沮丧。”

李书福将蓝色吉利战略的失败归结为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期,特斯拉销量近50万;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32万辆,夺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近19万辆。

 

 

根源,或许还出自于内部。

当前在吉利汽车版图中,吉利品牌、领克品牌都有相应的新能源车型。此外,还有纯电动子品牌“几何”、低端定位的“枫叶”、与沃尔沃汽车合资设立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星”、与戴姆勒设有合资公司生产的品牌“smart”等。

而过多的品牌,并未获取相应的市场,长期杂乱无章的打法,使“内斗”成为品牌主旋律。以帝豪新能源系列和几何系列为例,数据显示,前者的售价区间为10.99-15.99万,后者为12.98-19万;除了售价相近之外,几何A与帝豪EV同是紧凑型、几何C和帝豪GSe同为紧凑型SUV。

除了内耗,产品核心技术缺失则是根本桎梏。

有业内人士指出,吉利的PMA和PE、FE和GE等平台,看似是纯电动平台,实则已变成了燃油车及“油改电”等车型的研发平台,严重滞后于当下的发展节奏。“长期依托‘油改电’战略,不仅没有帮吉利抢下更大的蛋糕,反倒是让市场对其转型的决心和技术水平产生了质疑。”

不过,打脸的成绩并未使其按下暂停键,“蓝色吉利行动”的再度来袭,也开启了吉利新能源的二次创业。

 

不会沦为代工

 

“我们既要自我革命,更要联合革命,我们一定要开放包容,合纵连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产业链新优势,扩大生态圈新朋友,孤军奋战,单枪匹马很难赢得这场战争。”

进入2021年,吉利的频频出手让汽车业为之侧目。

 

 

1月11日,吉利宣布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两天之后,吉利宣布牵手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1月19日,吉利再次宣布与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战略合作;1月29日,吉利则发布了与Faraday Future(FF)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的消息,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在这些合作中,“代工”、“技术平台”成为了高频词汇。

 

 

据悉,去年9月,吉利发布新一代纯电动平台,即SEA浩瀚。按照吉利官方说法,该架构总投入超过180亿元,历经四年,基于平台所研发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可大幅提升至700公里,动力电池20万公里内无衰减。

吉利希望将SEA浩瀚打造为更为开放的架构,进而同步推出SEA OS整车智能开发系统。 “基于SEA OS系统,不仅传统意义的供应商会成为我们的开发伙伴,科技公司、个人用户等都可以在此开放平台进行定制化开发。”

不过,针对不断的跨界合作,吉利沦为代工厂的质疑声也在圈内不断发酵。

“这些合作都是为了汽车。”在李书福看来,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移动终端。这个智能移动终端就需要空中的服务,也就是卫星和5G、6G;需要地面的服务,如充换电站;以及需要区块链技术的支持。

此外,他也明确表示:“吉利不会为人家代工,是富士康要为人家代工生产汽车,百度是想造智能电动汽车。吉利是支持方,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目前,吉利正尝试在从一家传统汽车公司向科技出行公司转型。

 

 

只不过,当吉利再度 “调头”进入电气化赛道,留给他的机会还有多少?

如今很多人认为,今天的世界汽车产业与当年的手机一样,新造车势力就是苹果,传统汽车公司就是诺基亚。

对此,李书福则表示,汽车产业转型是一项新事物:“最终鹿死谁手,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