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长城汽车的一个官方表态,回应了市场数月来对其整车智能化品牌“咖啡智能”命名的疑惑——“让驾驶者能够在驾车时安心享用一杯咖啡”。

12月30日,长城汽车召开智能驾驶战略升级发布会,正式发布全新的咖啡智驾“331战略”,并将在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

“6大冗余”、“L3级”、“全场景覆盖”,内容高举高打,针针见血。那么,这场一直在讲干货的发布会,究竟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又能否做到让驾驶者在驾车的同时安心享用咖啡?

 

长城欲引领智能驾驶新航程

 

扉旅汽车在发布会上了解到,长城所说的“331战略”,即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能覆盖最多三个领先,打造智能时代自动驾驶的领导者。

在马上到来的2021年,长城汽车将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的L3级能力自动驾驶、中国首个配置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具有NOH(Navigation On Highwaypilot,中文名“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自动驾驶。

这样的节奏,不得不说长城汽车野心不小。欲引领智能驾驶新航程,其对自身优势有着这样的认知:

咖啡智驾拥有包括感知冗余、控制器冗余、制动冗余、架构冗余、电源冗余和转向冗余在内的6大冗余系统,通过打造全球首款真正自动驾驶全冗余量产平台,实现全车无死角安全覆盖;

搭载全球首款能够真正量产的车规级高性能、全固态激光雷达,采用前沿FLASH技术方案,实现0.05度角分辨率,可识别130米范围内安全隐患,性能是市面上普通无人车机械激光雷达的5倍,为用户带来最强安全守护。

 

 

技术固然硬核,但远不如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躬身入局”之说触动人心。

李鹏在此次的发布会上表示:“长城汽车打造智能汽车新标杆的双智融合理念将升级为三智融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服务将打造智能汽车新品类。

他还透露,未来,咖啡智驾将会优先搭载在WEY品牌全线产品之上,后续长城汽车其它品牌车型也将陆续搭载咖啡智驾。而他本人在当天之后将全面负责SL项目,深度参与出行智能化变革。

 

 

这也是继之前李鹏“我辈当躬身入局”的发言后,首次公开确认全面负责该项目。

李鹏在汽车+科技行业深耕二十年,在智能化方面有独到见解,被称为“汽车智能化第一人”。

其在智能驾驶的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全面负责长城汽车SL项目,像是长城汽车为自己的发布会埋下的彩蛋,也让业内开始联想SL与咖啡智驾未来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WechatIMG143.jpeg

 

其实,早在2020年7月20日,咖啡与柠檬、坦克一齐初次亮相之时,便官宣为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系统,也是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数字引擎。

且当时的规划就是在2021年开始不断迭代,未来成长为L4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而根据规划,“咖啡智能”的首款落地车型为WEY品牌旗舰车型,未来还将陆续搭载在长城汽车全品牌、全系列车型上。

 

 

此次,谈及咖啡智驾的战略意义,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张凯则直言:“咖啡智驾必将成为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发展的有力支撑,它也将成为长城汽车向前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面向未来,致胜全球!”

 

 

而对于如此豪言壮语如何落地,以确保长城能够在智能驾驶领域激烈的市场、技术竞争中胜出,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总监甄龙豹点明了优势:“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超低的AI迭代成本以及超快的AI迭代速度。作为车辆规模达百万级的巨型玩家之一,长城汽车将会在数据成本及迭代速度的长跑比赛中,获得极大优势。”

 

智能驾驶行业短板尚待突破

 

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战略升级,阵仗如此之大,自然有其行业背景。

日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到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被解读为“预示着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

在发布会现场的圆桌论坛环节,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对此表示,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情况下人变得不爱开车,所以智能驾驶就成为用户的全新需求;从政府角度来说,正在推行汽车新四化,而在新四化里面,智能化更多的是要打通市场、进入生活。整体上来说,我们对智能化抱以厚望。

 

 

李鹏作为躬身入局者,认为智能驾驶是大势所趋之余,必然也对其前景充满期待,他举了一个例子:

“我自己在业余生活上是个水手,其实在大航海时代,水手是一种职业,今天这种职业已经被轮船的船员所取代。我相信在真正智能驾驶来临的时候,汽车驾驶将会仅仅做为一种乐趣而存在,而不再是特殊的技能和职业,不是从A点到B点的必要手段。”

在他看来,汽车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智能终端,也将是人类第一个大规模量产的大型机器人。汽车将成为移动空间,在车上每个人都将节约更多时间,然后把时间花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智能驾驶

 

场景诚然美好,但客观讲,在智能驾驶领域,仍有不少现实瓶颈尚待突破。

朱西产提到,和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汽车遇到更大的问题是“安全”。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面临的场景是高复杂、高动态、高危险的,智能化做起来难度是加倍的,所以长城汽车才讲了那么多冗余,但汽车是否吃得消,这是我们要解决的。

现在,市面上的车其实已经实现了初级智能驾驶,我们把它称之为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但借助这样的系统,驾驶员仍然不能脱离驾驶,其实也就没有满足用户需求。

要想实现这样的理想,需要更好的环境感知传感器、多摄像头、AR、激光雷达。这么多的摄像头,这么多的计算方法、高算力,计算能力上升后,又需要新的高性能芯片,才能有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所以现在需要更多新的IT技术进入到汽车行业进行变革。

对于朱西产提到的技术瓶颈,张凯从长城汽车的角度做出了解答,也可以被看做未来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发挥能量的方向: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我们为自动驾驶配了6重冗余系统,从安全角度上来看,最终还是要演化为成本问题。冗余通过成本叠加,会达成效果。同时,随着技术进步,方法论和方法都在不断进步,这方面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有效的成本降低方法,保证安全。

第二,从“驾驶”本身的角度来看,如何从人的驾驶转变到自动驾驶?算力、算法、算据。

无论是现在的AI算法还是其他算法,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说,AI和其他的技术结合,找到自动驾驶应对场景的一些方法,通过方法的不断叠加,我认为还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从一个场景到多个场景、一连串场景的覆盖效果;

算力也不是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寻找大算力的资源,比如说我们现在下一代的控制器是采用高通的芯片;

算据就是数据,连续五年销量超过100万辆,控制器打通了数据的实时处理,这部分我们有天然的优势。

第三,还要让市场接受我们提供的“自动驾驶”。这部分是一个融合的概念,包括智能驾驶和座舱的有效融合,通过有效融合,基本上可以做到想你所想、做你所做。通过座舱、驾驶、服务之间的融合,让用户能够做他想做的事,这个基本上长城内部目前也在开发的过程中,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战略升级发布会

 

总的来说,一场时长超过2个小时的发布会下来,的确干货很多,也藏了不少彩蛋。

但躬身入局只是开始,入局更深之后方才任重道远。就像“让驾驶者能够在驾车时安心享用一杯咖啡”,愿景美好,背后艰辛却必定一言难尽。

2021年,于长城汽车,于智能驾驶,都该是更好更快的进化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