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放飞自我?

近日,捷达将脱离一汽-大众独立运营的消息在汽车圈不断蔓延。

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一汽-大众内部只是启动了新一轮组织机构及职责划转,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将从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划转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及捷达品牌。

“在一汽-大众内部,捷达品牌一直都是独立的,本次内部组织机构划转是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将更多的决策权授予了捷达品牌。”同时,官方表示,此举主要是实现产销一体化,更灵活更贴近市场,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品牌效应。

 

 

捷达,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代人的情怀。

1991年,大众捷达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轿车,皮实耐用、节油省钱和维修便宜是它最初的标签,到老捷达停产前,不到30年的时间里,累计销量达到400万辆,平均月销量妥妥过万,堪称一代神车。

本以为随着捷达的停产,一代神车就此落幕。但谁曾想对于这个国民IP,大众却“留了一手”,给予了“新生”。

2019年2月份,从车型品牌到子品牌,“捷达”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汽-大众旗下继大众、奥迪之后的第三个品牌,并认领了“攻占低端市场”的任务。

众所周知,虽然高端产品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但是10万的价格区间仍然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捷达品牌的角色定位和产品方向正在于此。

 

 

自立门户之后,捷达的动作也颇为迅速。不到6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VA3、VS5以及VS7三款产品的投放。在售价方面区间覆盖也很齐全,一款轿车、2款SUV,基本覆盖了6万-15万元的价格区间。

不过,作为独立品牌,捷达并未采用大众车标,而是采用全新设计的品牌标识,与“JETTA”首字母“J”形似。

对此,很多人认为,失去VW标的捷达无法撑起销量。

但捷达的开门红,直接回击质疑。数据显示,刚上市的捷达VS5和VA3在当月销量便破万,目标完成度达130%。

“虽然失去了VW标,但捷达的靠山依旧是大众,产品宣传上捷达也无处不给人一种‘我可是德系SUV,我与奥迪共用动力总成和技术平台’的高傲感。”

有业内人士表示,捷达品牌背后有“大众”背书,且在中国市场耕耘二十余年,拥有良好的口碑,捷达利用口碑红利迅速发展,将对6-8万自主品牌造成冲击,自主品牌在这个价位很难与捷达拼抢。

 

 

不过,成绩并未延续,愿景也未成真。

曾经那个踌躇满志要征服10万级市场的合资品牌,如今正在迷失方向。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残酷的现实:2020年,捷达品牌累计售出15.5万辆,而2018年,还挂着大众车标的老捷达的成绩为32.66万辆,两倍有余;

2021年前7个月,其累计销量虽达到9.5万辆,但其7月份单月销量仅9200台,同比下滑17%。在国内大多车企销量回暖时,捷达可以说是“爆冷”下降。

 

 

自主品牌的价格、合资品牌的实力,捷达的吆喝为何不再管用?品牌效应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根本源于自身。”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品牌之初“VS5、捷达VS7、轿车VA3”三驾马车,到如今还是三款车打天下,原地踏步在激烈的市场之下,意味着“让位”。

 

 

质量问题多发,同样是捷达品牌的一个痼疾。

在国内某汽车投诉平台上,扉旅汽车小编发现,捷达旗下三款车型均有大量投诉,“车身漏水导致涡轮生锈、转向机异响、变速箱异响”等问题屡见不鲜,曾经“皮实”的标签早已褪去。

“这车的问题真是太多了,3000公里时轮胎开裂,4500公里后备箱胶条开裂、发动机舱漏水、刹车起步异响严重,5000公里玻璃升降器异常……”一位捷达VS5 2019款280TSI自动进取型车主在网络上大倒苦水。

此外,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在2020年C-NCAP碰撞测试中,捷达VS5是那一批中唯一没有获得五星的车型。有网友调侃称,在C-NCAP得到五星评价的车子不一定好,但是连五星都拿不到的车子一定好不到哪去!(C-NCAP在业内俗称五星批发工厂。)

 

 

但“危机”不止于此。

在欲求电气化翻身的时代,捷达在市场上竟没有任何声量。

据捷达官网信息显示,其旗下三款产品的各版本车型均为燃油车型,目前尚未涉及新能源领域。

有分析指出,大众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领域并未占优势,如今一汽-大众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规划,主要聚焦大众品牌。而作为其第三子品牌,捷达的动作自然慢一拍。

不管是产品布局的迟迟拖延,还是新能源的无动于衷,种种迹象表明,“慢”成为了捷达的硬伤。而一步慢步步慢,面对不断掉队的捷达,一汽-大众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赋予“自主”,成为了尝试的一步棋。

 

 

“孩子大了迟早要独立。”只是,再度蜕下大众庇护的光环后,捷达能否跟上市场的步伐,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