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喜欢用“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来形容一个身居高位的人,表达其居高位时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代价。

这句话,在过去多年曾经多次被用在了王晓秋的身上。

王晓秋,上汽集团总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可以说,王晓秋是一个在汽车市场上逆风行驶的“斗士”,他自称是懂得年轻人的“大叔”,看似言辞不多,但敢言且言出惊人,常常用幽默的表达让听众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他对2019年的市场的低迷早有预判,所以一再声称:“车市道路千万条,活下去是第一条。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活下去,没有销量就什么都没有,有销量就有希望。”

可是活下来,真的就算胜利了吗?

 

一次众望所归的“任命”

 

2019年7月4日下午17点38分,一条推送证实了猜测。

彼时,“上海发布”官方微信推送了一条“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的消息——“王晓秋,男,1964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昆山,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拟任市管企业正职。”

一时间,媒体都按照王晓秋接任集团总裁的路径准备好了新闻稿。

但这则消息真正落地则是在7月22日晚,上汽集团公告,正式确定了王晓秋出任总裁。接任总裁后,将继续兼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以保证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平稳推进。

 

 

可以说,这是一次实至名归的任命,也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毫无悬念。

在上汽,王晓秋也算是工作超过三十年的“老人”。1988年,大学毕业的王晓秋加入上汽,任职于上海大众质量保证部,历任股长、科长、中方经理等职务。推动大众汽车的国产化进程,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一干就是8年。

有报道称,彼时上汽集团桑塔纳在汽车市场地位的确立与王晓秋不无关系,因为他在上海大众期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从20%飙升到了70%。

1996年12月,王晓秋先后任上海汽车工业质量监督中心主任、上海汽车工业技术中心主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中方部门经理等职,主要工作依然是围着绕质检,推进国产化进程、规划、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近乎15年的质量体系建设工作,让王晓秋积累了包括生产、运营、质检等多方面的企业“生存”经验。

2002年6月,王晓秋短暂“试水”掌舵人,管理了一年半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将一个生存窘迫的企业翻盘回生以后,以“上汽集团金牌企业家”的称号开始了上汽自主品牌的扩荒之路。

而今,熟悉市场的人都知道,王晓秋“偏执”于自主品牌,并且有“深沉”的“战斗”情绪。

这当然与他此前的经历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2003年,上汽启动自主品牌项目,当时还不到40岁的王晓秋就被委以重任——调任上汽自主品牌项目担任负责人兼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自主品牌项目挑大梁后,王晓秋主导的第一个自主品牌大事件就是完成了对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收购。与此同时,王晓秋将100多位原罗孚优秀工程师纳为麾下。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也为王晓秋的自主品牌之战打下来良好的开端。

时间流转至2006年,凭借着优秀的“战斗”经验,王晓秋成为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一场“等得起”的盛宴

 

“一个缺少经验的年轻厨师做一个冷盘、一个菜品或许还可以,但很难烧出一桌好菜。不过,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相信这个厨师一定能烹调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菜,造汽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在谈到上汽在走合资道路的同时要开始自主之路时,王晓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就像大户人家的丫环,虽掌管大大小小的钥匙,但不能自己去开门。我们上汽不想一直做丫环,希望自己当家做主。”

事实上,他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造汽车这件事,他一定要干,但等得起。

2006年10月12日,上汽集团正式推出了定名为“荣威(Roewe)”的自主品牌,10月24日首款产品荣威750正式发布,荣威750基于Rover(罗孚)75平台开发,定位为中高级轿车, 当时Rover75在国内售价大概在39万元左右,该车价格一出就受到市场的质疑,不过,上汽的自主品牌之路也由此上了轨道。2007年4月,上汽集团收购名爵,自主品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

2013年,王晓秋离开上汽乘用车,接盘上海通用任职总经理。

原以为,王晓秋的路径开始远离上汽乘用车,然后仅不到两年,2014年7月,王晓秋晋升上汽集团副总裁,同时回归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继续担任总经理。

不过,在此期间正是上海通用风头正劲的时刻,当人们都在为王晓秋的高位接盘而有所担忧时,当年北京车展,王晓秋携上海通用带来旗下29款车型参展,其中包括全球首发的雪佛兰新科鲁兹。整个汽车行业再次对其刮目相看。

对于上汽乘用车而言,王晓秋就好像是及时雨宋江,济危解困。此番重返上汽乘用车时,上汽乘用车已经突破了2012年20万销量大关,开始进入瓶颈期,且有不少经销商开始选择退网。

扉旅汽车查阅的历史数据显示,2014年,上汽乘用车旗下两大品牌荣威、名爵销量为18万辆,此前的2013年,其销量为23万,同比下滑21.7%。不得不说,此时重新接盘的王晓秋,是明知而行之。

彼时,上汽乘用车承受的市场压力非常之大,甚至上汽集团也被质疑“大而不强”。在2014年中期的股东大会上,投资人对自主品牌的质疑已经到了一种无可挽回的局面。甚至可以用乘用车板块告急来形容。

所以,也有人说,王晓秋当时是刚刚履新不久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一颗“解药”,一场“赌注”。

王晓秋确实拥有良方,也值得下注。提升销量——这是摆在王晓秋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就当整个行业都在等待王晓秋出大招的时候,王晓秋做了一个相对“认怂”的决定——年度销量目标由26万辆降至20万辆。王晓秋的解释是,在为自主品牌争取反思的时间。

或许是因为有反思才有了日后的变局。不久,在王晓秋的主导之下,“互联网汽车”概念浮出市场——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2015年,王晓秋提出“双芯”发展战略,2016年7月,号称“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的荣威RX5正式上市,月销量一度突破2万辆,并成互联网汽车市场的现象级“案例”。

 

 

用王晓秋的话来说:“我就是要拿诚意来赌一把!这款车开始,上汽必须要做出改变。我们不再走过去的路,而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从此,王晓秋和他自主品牌开始昂首阔步。2016年,上汽乘用车销量达到32.2万辆;2017年,上汽乘用车荣威和名爵全年共销售新车超过52.2万辆,同比增长62%,比2016年增长了将近20万辆;2018年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70.19万辆,相较上年同期的52.2万辆大幅增长了34.5%。

不过,王晓秋不是个性张扬的人。早前在面对成绩的时候他曾经这样自谦:“我买了阿迪达斯,并不代表我就是姚明了。我们还有很多方面的努力要做。”

 

一个想要“活下去”的人

 

急转直下。

2018年,汽车市场结束了长达28年的高增长,开始正式滑坡。大势如此,上汽也难独治其身。

而对于同时掌舵上汽乘用车的王晓秋而言,这种艰难在2019年彻底显现凸显。同时,带给他的还有挽救自主于危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王晓秋再次在一个集团危机的时刻被降以大任——兼顾乘用车的同时,升任上汽集团总裁。

原本上汽引以为傲的车联网已经成了业内的“标配”,而竞争对手群越来越庞大,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在内的很多车企都在打造多品牌战略。而上汽乘用车本身的发展也出现明显的“瘸腿”——想要名爵和荣威双轮驱动,可名爵这个轮子始终不太受用。

王晓秋实可谓“内忧外患”。事实上,对于2019年的行业性“灾难”,王晓秋早有预判,然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在自我批评的同时,喊得最多的就是:“今天的汽车市场已经非常严峻了,我们要先‘活下来’,现在这个市场,‘活下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在荣威的定价上,王晓秋的求生欲充分得以显现:荣威i6 PLUS定价6.98-11.98万元,可谓是高价高配。他说:“品牌只有有了销量才能活下去,如今的定价策略不是你好我好,而是你死我活。” 

此番落魄的行情之下,王晓秋在自主品牌上不能说没有成绩。

从2019年全年销售数据上看,上汽荣威全年销量42万辆,同比增长4%;MG名爵品牌2019年全球销量29.8万辆(包括上汽正大泰国公司销量,这一数据未计入上汽乘用车板块),增长近11%,两大品牌均呈现正向增长态势。

除此之外,带着英伦范儿的名爵,兜兜转转又作为上汽的自主品牌走出海外。当然,对于积极出海这件事,不能完全定义为是为了应对低迷的市场环境,王晓秋早就放言“上汽不仅是中国的品牌,更要通过走出国门销往海外,成为一个全球品牌。”

 

 

扉旅汽车发现,上汽集团官网的表述中无不溢着对名爵出海的骄傲感:2019年,上汽集团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35万辆,同比劲增26%,占比高达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名爵2019年总销量29.8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全年累计13.9万辆,同比猛增90%,位列中国出口单一汽车品牌第一。其新能源车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并“抢滩”欧洲,成绩凸显,全年销量突破1.4万辆。名爵ZS车系海外年销量突破6万辆,在英国、泰国、海湾六国、中东等市场名列前茅,当之无愧“全球爆款SUV”。

的确,王晓秋助力了上汽自主品牌出海。2019年,名爵作为急先锋远销至英国、挪威、荷兰、德国、澳新等发达市场在内的60多个国家,在英国、泰国、智利、澳新、印度、中东GCC等快速形成7个“规模级”市场。在英国,以155.6%的销量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品牌,销量过万。而讽刺的是,这一切都不妨碍舆论戏谑MG是从英伦范逐渐降级为小镇青年。

王晓秋是一个能够沉的住气的人,无论是面对成绩,还是面对问题,他都很少真正情绪外露。眼下市场洗牌的压力,他早有预感:“中国汽车工业的冬天已经提前来了,这个严冬不是一个月两个月,有可能是两年。”

有了中肯的认识还需要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是,作为上汽自主最重要的两张牌,荣威和MG的品牌力屡遭质疑。

2019年,王晓秋和上汽 “活下来”了,可“活下来”就是胜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