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大G,起步50万。”

这样的高端字眼,正与比亚迪悄悄挂钩。

 

 

日前,据国内媒体和某财经平台博主透露,比亚迪的全新高端品牌或将定名为“星空”,前腾势销售市场副总裁胡晓庆将负责此高端品牌。

根据爆料称,“星空”品牌的其中一款车型会是一台类似奔驰大G的非承载式车身SUV,车辆采用轮边电机技术,还可以通过轮胎的前后正反转,完成原地调头,而且高性能电机加持,拥有强悍的百公里加速能力。新车预计售价会在50-100万元左右,将在2022年下半年亮相,并于2023年上市。

目前,该博主已经删除了该社交信息,但比亚迪的高端大势早已不是烟雾弹。

 

一路开挂

 

4月的车市,一片哀鸿遍野。

而比亚迪却奇迹般实现了逆势增长。数据显示,4月销售新能源汽车105,475辆,环比微涨1.1%,这是继3月后,比亚迪连续两月销量突破1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但一路开挂之下,却是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4月27日,比亚迪发布了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营业收入668.25亿元,同比增长63.02%。其中,归母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

虽然净利润三位数高增长,但是比亚迪的综合毛利率,却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13.12%下滑至12.4%,环比下滑0.72%。

这已经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两个季度下滑。

相比之下,特斯拉、蔚来、理想这几个新能源车企虽然在没有比亚迪卖得多,但在整车毛利率方面都保持在了20%以上。

而毛利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于“平价车型”是比亚迪的销售主力。

据国际数据公司威尔森监测的数据,2021年1-7月份,比亚迪的单车均价达到了15.18万元;相比之下,也是主打新能源高端品牌的蔚来,其单车均价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达到了43.29万元。

 

 

事实上,早期的比亚迪,正是凭借着F3/G3这些“低端货”,打开了知名度。

2005年,比亚迪推出“山寨”丰田花冠的F3,用相似的外观性能,一半的价格引爆市场,2009年F3拿下第一个中国市场单车销量冠军。可以说,F3很大程度上给比亚迪留下了“价格屠夫”的最初印象。

在汽车市场上,比亚迪中低端的品牌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虽然凭借自研电池、电机系统等核心技术,比亚迪在纯电和混动两大领域已布局和上市多款车型,但就售价来看这些车型的售价基本处于10-20万元之间,换句话说也就是中低端市场。再加上很多城市中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型被用作网约车车型,比亚迪更多的被固化了身份。

 

 

但这样的桎梏,亟需被打破。

进军高端市场,不仅可以提升利润,也是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经路。

2020年5月,比亚迪发布中高端车型“汉”,不同于比亚迪旗下其他车型的低廉价格,比亚迪汉系列车型最高售价接近30万元。虽然,汉的热销带来了一定的声量,但一个爆款车型尚无法改变比亚迪的整体品牌认知。

 

押注高端

 

品牌力一直是比亚迪的“软肋”。

为了冲高,比亚迪正在寻找“支点”,而腾势算是其中一个。

 

 

“在30到50万元价格区间,比亚迪将依托腾势品牌,在2022到2023年陆续推出3款纯电多用途车新车型,包括MPV和SUV。”

2021年12月24日,比亚迪宣布与戴姆勒分别以货币方式向腾势增资人民币10亿元;同时,比亚迪与戴姆勒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戴姆勒将手里的腾势股权转让给比亚迪,转让完成后,比亚迪和戴姆勒在腾势的股权比例,将从此前的50:50变为90:10,此转让尚待相关监管部门审批,计划于2022年中完成。

对于比亚迪的“回收”,市面上不少观点认为,此次比亚迪拟揽获腾势90%股权,是比亚迪意图借腾势打造高端品牌的契机。控制权的提升,有利于比亚迪将技术和车型资源注入腾势品牌,令其抢占30-50万元定价区间的高端市场。

但腾势这步棋,并不被业内看好。

 

 

“作为戴姆勒和比亚迪的孩子,腾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

腾势品牌结合了比亚迪的电能科技和戴姆勒的整车制造经验,以动力电池科技和研发能力为基石,将梅赛德斯-奔驰的设计和造车美学注入腾势品牌。

然而,这么高的起点,却没有让腾势在电动车市场走出一条与其高起点相匹配的销量曲线。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自2014年腾势的首款车型上市以来至今,它的累计销量还不到3万台。2014年至2019年,五年间共计亏损40多亿元。可见,长期游走在市场边缘的腾势,为比亚迪“高端化”下一步发展增添了一层阴云。

 

 

或许比亚迪也看到腾势的颓势,于是在增资腾势的同时还在打造新的高端品牌来做为Plan B。

根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透露,高端品牌预计车价区间为50万-100万元,该品牌为“独立品牌、独立团队、独立销售网络”。首款车型为一款硬派越野车,对标的是奔驰G、悍马等国际知名硬派越野车,预计在2023年正式上市。这与文章开头的爆料基本吻合,对于这一市场,比亚迪俨然加速了步伐。

不过,50万-100万元的“越级奔跑”,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不看好。有观点指出,从20万元级别的家用市场,冲高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暂且不论品牌价值,技术也未必能过关。

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另一关卡,智能化并不是比亚迪的强项。

据报道称,在智能座舱方面,其系统目前仍然无法做到与车辆架构的完全打通,仅是提供了一个安卓平板的功能。甚至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这套系统无法实现远程OTA升级,要升级还需要将车开到4S店才能进行。

而对于砍掉燃油车,只押注新能源的比亚迪,智能化是其向上发展的基本盘。

 

 

事实上,高价并不等于高端,而比亚迪落下的也不仅仅只是品牌力与智能化。

如今,自主品牌扎堆涌入高端新能源赛场,东风岚图、上汽智己、长城的SL项目已经起跑,对比之下,姗姗来迟的比亚迪又有多少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