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的股价,又翻红了。
6月13日,ST众泰直接涨停,14日也涨4.97%。虽此后出现调整,但6月17日,仍迎小幅上涨,截至今日收盘,上涨2.70%,报收3.80元。Wind数据显示,从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4日,ST众泰涨停天数多达113天,位居A股第一。
对于这波行情,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前几天ST众泰披露的定增预案。根据公告显示,其拟发行不超过15.21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投入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研发能力提升、渠道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新能源汽车开发是重头戏,拟投入募集资金47.32亿元。公司计划,将基于3个平台开发4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车型,含三款中大型纯电SUV和一款纯电轿车。
前世:“筑梦”不归路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惊呼,“我的电动豪车,来了”。
对于众泰汽车,从高仿到破产,从车市到股市,充满着魔幻色彩。辉煌时,门庭如市,销量挺进自主品牌销量榜前十位;落魄时,资不抵债,公司破产,股市面临退市。
2021年以来,公司整车销量为0,并不影响其江湖上的传说。
成立于2003年的众泰汽车,以山寨豪车方式行走于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其“皮尺部事业部”,从引进一条丰田特锐生产线开始。
2006年初,众泰制造第一款车上市,众泰2008因外形和丰田特锐好似孪生兄弟,5.99万元的“半价”特锐打下其市场标签;2007年,“只要一万八,奥拓带回家”的宣传语更是深入人心。
但真正让其一战成名的还是豪车的“复刻”。
2016年,众泰汽车如日中天,以年销超33万辆的成绩,挺进自主品牌头部大本营,“奥迪”版众泰T600和“保时捷”版众泰SR9成为汽车市场的热门车型,一度加价才能提车。
然而,外观可以临摹,技术却很难临摹。
随着销量时代过去,技术门槛提高,多年“山寨”酿成的恶果让众泰声名狼藉: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新车故障问题频频爆雷,疫情突袭更令其业务几近停滞。
自2019年开始,不堪重负的众泰汽车,生产几乎陷入停摆,大面积拖欠员工薪酬和供应商资金的事件也频繁曝出。有报道称,公司除了守门的基本上没人了,它不造一辆车,不生产任何东西了,且背负着100多亿的债务。
濒临死亡的众泰,被迫进行破产重整。
好在,其最终等来了白衣骑士:江苏深商。2021年10月,根据重组公告显示,重整投资人江苏深商除了前期投资20亿外,会再提供8亿资金,并助力众泰调整品牌战略。
在此次破产重组中,众泰汽车也瞄定了新的战场:中高端新能源和微型车市场。
今生:翻身仗“难寻”
只是,在一片废墟之上重建,谈何容易。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众泰算是有点底子的,也是较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
扉旅汽车梳理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11月,众泰汽车纯电动汽车便拿下了国家首个产销许可证,是中国电动汽车的第一批入场者。
2016年,全国销量前10名的国产纯电动汽车车型中,众泰汽车云100和E200双双入围。彼时,“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才刚刚成立。
2017年,众泰新能源取得了不俗成绩,实现销量3.69万辆,上拱上汽,下碾奇瑞、江铃,位列国内新能源车企年度销量第5。同年,众泰还研发出第一代L4级智能驾驶系统“DEMO”样车。
早期的布局和多年的经验,成为了众泰发力新能源车的底气。
但对于这一次众泰的回归,业内几乎没有人看好。
其一,起大早,赶晚集。
尽管众泰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但缺乏技术以及研发条件,其在新能源领域最终也仅是浅尝辄止。近两年来,众泰新能源的销量增速不但远低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增幅,而且始终没能拿出令人信服的产品和走量车型。
其二,新能源市场早已变天。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资本持续加注和互联网大厂的跨界参与下,目前全行业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竞争日益激烈,对车企综合竞争能力和各项资源投入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众泰汽车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可能性很小。
众泰在定增公告中也坦言,近年来受困于现金流短缺,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众泰品牌影响力受到一定冲击,公司亦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全新品牌,在面对一众知名品牌企业的竞争中,公司亟需通过大量宣传推广并建设广泛的线下店网体系,快速建立消费者对公司品牌认知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众泰“金主”江苏深商背后,除了手握庞大集团的全国经销网络外,也拥有叮叮出行、量子出行等共享出行平台,未来,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车辆采购上或可产生倾斜。
然而,不管是线下体系还是销量渠道,均不足以使众泰在新能源赛道上“重生”。
“电动化的进程在加速,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只有在快的过程中才能超车。”
在经历了几轮淘汰洗牌之下,资本很难撬动新能源市场,产品的竞争力才是王牌制胜的关键。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如今,风口已停,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众泰而言,是重生的希望,还是最后的告别,答案将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