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翘首以待,有人嗤之以鼻。

2月26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华为计划生产自己品牌的电动汽车,正与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拟利用其汽车工厂生产电动汽车。”

针对这一消息,长安汽车高层断然否认称:“假的”;北汽蓝谷方面也表示,该公司目前与华为仅有技术层面上的合作,并无涉及代工。

同时,华为方面也立刻做出回应:重申公司策略不变,不造车,聚焦ICT技术。

 

造车迷雾

 

“华为永远不会造汽车。”

这句话自从被华为CEO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会议上说出后,很快就成为了华为众多高层对外的“统一口径”。

然而,即使华为多次表明“不造车”的态度,但市场始终对此怀有强烈的猜想。

 

 

为此,2020 年华为发布了任正非签发的 EMT决议。决议明确指出:“华为不制造整车,而是专注于ICT技术,帮助汽车企业制造好车,成为智能网络化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此外,决议还提出:“今后,任何人提出制造汽车或干扰有了公司可以调离自己的岗位,再找一个岗位。” 

不过,该项决议文末留下了:“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这一举动也给外界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则喊话也让外界想起了任正非的另一则“决议”。

早在2002年,任正非曾在内部喊话,“华为公司不做手机”,并且在某次会议上拍着桌子怒吼,“华为永远不做手机,谁再提做手机谁就给我立马走人!”但在当年底的手机终端立项讨论会上,任正非不仅同意立项,还当场决定投入10亿元。如今,华为手机现在全球销量第一。

 

 

事实上,华为“不造车”屡屡被质疑,最重要的还是其在造车领域的频频出手。

根据公开报道,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车载模块的研发,并在2013年发布车载模块ME909T,正式进军车联网;2014年,华为先后与东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包括车联网、智能汽车等方面开展合作;2016年,包括华为、奥迪、宝马、戴姆勒、高通等在内的“5G联盟”成立,旨在调配互联设备以加快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

到了2019年,华为加快了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的布局,成立了华为智能汽车BU,还先后发布了“云”业务的智能车云、“管”业务的智能网联,以及从传统车机拓展而来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电动三大终端。此外,华为还成立了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并重磅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

与此同时,声称不造车的华为在2021年公开了多项汽车专利,均指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创新环节。

包括“一种制动助力系统及制动方法、电动汽车”、“行人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可延长电池寿命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等相关专利。

关于造车,其实华为内部一直都有分歧。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这几年华为内部也有分歧,是直接造华为品牌的车,还是为广大车企提供部件和解决方案,这样的战略决策并不好做,直到这两年才真正厘清该业务的发展路径:华为希望成为的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商。

 

为何不造车?

 

造车的热浪,在2021年蔓延。

当前,特斯拉市值6548亿美元,蔚来汽车市值731亿美元,资本市场都在盯着电动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

而门外的跨界者们更是纷至沓来。

互联网大佬们首当其冲,阿里、腾讯、百度等以各种方式切入了赛道。此前,阿里就与上汽联合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汽车”,百度也官宣了与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合作。

手机巨头们则紧随其后,苹果造车正式官宣,就在不久前,小米内部确定造车的消息也遭到曝光,不过小米官方回应称,一直有关注,但还未到正式立项阶段。至此,华为造车也再度被“理所当然”的安排了一波。

而“绝不造车”,又一次被用于澄清。

目前,华为在汽车行业中的身份是“供应商”,就像曾经的谷歌、高通一样,只为合作伙伴输出技术和能力,以提升合作伙伴产品的使用体验。

只是,在友商们纷纷选择下场的同时,华为缘何“俯首甘为孺子牛”?

 

 

“隔行如隔山,造车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行业的产业链远比手机领域复杂,从产品的技术、零部件的采购、汽车制造厂商到销售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很高的门槛,以特斯拉为首的众多汽车新势力,尽管销量日渐攀升,但禁不起高昂的研发费用及各项成本,以至于绝大部分仍未盈利,华为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险棋中落子。

此外,作为车企“赋能者”,华为将把握更多话语权。

在燃油车的时代,底盘、变速箱、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是每家主机厂必不可少的关键核心,但到了智能电动车时代,车辆的核心变了:芯片、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包括电机电控、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会成为汽车越来越重要的核心零部件。而这些,正是华为所强项。

 

 

“真正有远见的造车不仅仅是造一台车,而是造一个平台,并将这个平台和产业结合起来,要做到硬件可以更换,软件可以升级。”

徐直军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进步,未来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将不是“躯体”本身,而是能应对多种情景的“大脑”,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机会将在这里。

而且,在他眼里,汽车产业的主赛道,早已从内燃机切换为电子智能的对决,如计算、车路协同、5G等等。

“未来汽车价值的构成 70% 不会在传统的车身、底盘上,而是自动驾驶的软件,以及计算和连接的技术。”徐直军直言,“在自动驾驶汽车上,你付出的钱大部分将会用在新增的相关部分。未来汽车的形态将会发生巨大改变,所以我们不会选择造车。”

华为看重的,从来都不是汽车本身,而是更有价值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