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加快键。
5月17日,有消息称,长安新能源计划在科创板IPO,同时由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联手打造的高端电动车品牌(AB品牌)也包含在长安新能源资产包里面。
在三天前(14日)的长安汽车股东大会上,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也曾公开表示,长安新能源计划在科创板进行IPO,根据规划,在IPO后十年内,长安新能源销量要达到100万辆,并成为中国自主新能源的第一企业。
“长安新能源2021计划销售新车接近7万辆,2025年目标销量为超过50万辆,而2030年计划销量达到100万辆。”
错风口
在燃油车领域,长安汽车正“翻红”,而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板块,却仍在吊车尾。
事实上,入局新能源,长安汽车算是抢跑者。
早在2002年,长安汽车就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并在2005年就宣布掌握了混合动力核心技术,以及推出了相关纯电动和混动车型。但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长安汽车却一直很“保守”,鲜有动作。
直至2017年,长安汽车正式提出以“香格里拉计划”作为其新能源发展战略,核心内容关乎两点:第一、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全谱系产品电气化;第二、投资千亿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这样激进的“停售口号”下,长安新能源于2018年成立。然而,经过多年发展,长安新能源的业务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3万辆,同比下降35.3%,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的1.9%。今年一季度,长安新能源销量1.21万辆,同比增长1543%。整体来看,与去年一季度超低基数相比,尽管增幅较高,但并未达到年销量目标的20%;同时,新能源车型在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中的占比也仅有3.36%。
而这一成绩,不乏一丝“掉队”的意味。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作为其竞争对手,吉利全年新能源销量为6.8万辆,占整体销量5%;长城全年的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为5.63万辆,占整体销量的5.1%,二者均追平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占全年汽车销量5%的及格线。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早已接近品牌总销量的50%。
之所以造成如此窘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长安新能源的“过分保守”。
据官网显示,长安新能源目前仅有包括CS55纯电版、奔奔E-Star、CS15E-Pro、逸动EV460、逸动ET、奔奔EV360、CS75 PHEV在内的7款新能源汽车在售。相比之下,吉利汽车已上市销售的新能源车型有9款,比亚迪已上市销售的新能源车型超过20款。
此外,这些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均能找到其原版的燃油车型,“油改电”迹象明显。
众所周知,在国内新能源车起步普及阶段,以燃油车为基础改造的“掏心拼凑式”电动车,不失为快速打开市场的一条“捷径”,因为相对于新研制的纯电动车它来得更快。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迭新,电动车市场的需求也日趋严苛。长期依托“油改电”战略,不仅没让早期入局的长安新能源抢占先机,还暴露了其在技术上的短板。
由此,车型数量少、技术“油改电”痕迹重……长安新能源规划虽宏大,但始终只是喊口号。
谋突围
不再甘于寂寞。
4月19日,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面向全球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0愿景。其中,将基于方舟架构和CHN架构,打造EPA0、EPA1和EPA2三大平台,未来5年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
不过,这样激进的表态背后,无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据长安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2018年,长安新能源亏损约2.27亿元;截至2019年10月31日,长安新能源亏损约5.79亿元;2020年,长安新能源营业收入达到21.5亿元,但亏损高达11.6亿元。
因此,上市成为了长安新能源选择的一条“明路”。
在2020年1月20日完成A轮融资后,长安新能源似乎希望加速其IPO进程。
今年2月,有报道称,为加快推进IPO进程,长安新能源计划选聘证券公司担任公司财务顾问,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并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主要分为股份制改造、B轮融资、IPO上市三个部分。其中,长安新能源B轮融资规模为30亿元。
不过,长安汽车也并未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推动长安新能源融资及IPO的同时,长安汽车也在积极布局高端新能源赛道。
2020年11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正式宣布,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长安汽车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AB汽车),新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打造。
根据规划,三方联合打造的AB汽车产品定义由长安负责,驾驶和座舱由华为负责,其中首款车型为高性能纯电动四驱SUV,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发布,并于明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安汽车宣布成立新品牌前,已有不少主流自主车企推出独立品牌冲击高端市场。去年7月,东风汽车发布旗下全新高端电动品牌,并取名“岚图”。此外,北汽集团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首款量产SUV ARCFOX αT也正式开启预售。晚了一步的长安新能源能否后来居上,一切都不得而知。
尽管起步较早,但却因缓慢的步伐被时代所抛下,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新能源车领域,长安新能源不得不改变其“保守”的打法,加快争夺其错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