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车几乎赚不到钱,甚至可能存在亏损。”

这并不一句凡尔赛,而是当下新能源车企的普遍状态,包括“销冠”比亚迪。

 

 

3月29日晚间,比亚迪披露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161亿元,同比增长近4成,平均每天实现营业收入近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出现下滑,全年实现净利润约30亿元,同比下降近3成。

关于净利润同比减少,比亚迪解释称:“2021年,由于全球疫情影响,电子业务短期承压;受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整体成本上升。”

 

幸福的烦恼

 

“秦PLUS DM-i目前有60人在等待,最长时间等待时间为423天;宋PLUS DM-i目前有258人在等待,最长等待时间为396天;唐DM-i已有366人在等待,最长等待时间已达到454天。”

早在去年5月,比亚迪便因DM-i车型订单等待期较长向消费者致歉。可直至今日,比亚迪订车周期不减反增。比亚迪投资者会议纪要显示,目前比亚迪累计未交付订单量达到40万辆,并且仍在逐月增加。

不过,如此畅销场面,却成为了比亚迪的“烦恼”:交不出货,也挣不到钱。

 

 

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了60万台,同比增长218.30%,这也是其连续第9年拿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位置。在内部,其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比重超80%,“新能源企业”的属性不断增强;而在外部,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7.1%,年内增长近8%。

可惜的是,销量在飞涨,利润不理想。2021年,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毛利率为17.39%,同比下跌7.81%,创14年来毛利率新低。

相较之下,特斯拉的整车销售毛利率达到30.5%,而蔚来和理想这样年销还没有超过10万辆的“造车新势力”,其毛利率也都突破了20%,均高于比亚迪。

有机构分析称,比亚迪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收入端车型结构的改变、激进的定价策略,另一方面来自成本端的上游原材料的涨价。

2021年以来动力电池关键金属资源锂、镍、钴均有较大幅度的涨价。其中,电池级碳酸锂的市场报价同比上涨近10倍;镍的市场价格从去年底不到15万元/吨,最高涨至超30万元/吨;钴的同期涨幅也接近一倍。

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大户,比亚迪短时间内很难平衡原材料价格暴涨。今年以来,比亚迪已两次上调售价。

扉旅汽车梳理公开资料显示:1月,比亚迪宣布新能源汽车涨价1000~7000元不等;不到两个月时间,又于3月再次发布调价信息,宣布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官方指导价上调3000~6000元不等。

 

 

除此之外,DM-i混动产品的定价也是比亚迪毛利率下降以至于利润下降的关键。

据悉,2021年比亚迪发布DM-i混动平台,随后推出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定价偏低的车型,其插混车型起步价比同款油车的起步价仅高出三四万元,打破了以往合资品牌对于混动产品较高的定价策略。

“不挣钱,只是交个朋友。”似乎成为了比亚迪热闹之下的根源。只是,用毛利换市场,比亚迪还能撑多久?

根据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补贴收入合计为58.67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2.63亿元。也就是说,扣除政府补贴后,公司去年实际盈利仅7.82亿元。

而今年年底,我国将会彻底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倘若,比亚迪不想办法提高毛利润,同时加强供应链以管控成本的话,那将不得不在盈亏线附近徘徊了。

 

高端之战

 

"今非昔比了。"

事实上,比亚迪早有动作。

官方资料显示,在目前的品牌矩阵中,王朝系列车型已经基本覆盖了10万-3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据此前威尔森数据,比亚迪乘用车的单车均价已突破15万元,不仅超过了大众,且双方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比亚迪旗下产品还多次成功跻身BBA(宝马、奔驰、奥迪)盘踞的一线豪华阵营。

进军高端市场,不仅可以提升利润,也是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经路。

 

 

其实,对于比亚迪推出高端品牌,市场一直都是有预期的,只不过此前坊间没有猜到腾势抢了风头。

“在30到50万元价格区间,比亚迪将依托腾势品牌,在2022到2023年陆续推出3款纯电多用途车新车型,包括MPV和SUV。”

2021年12月24日,腾势获得比亚迪与戴姆勒分别增资10亿元,后两者还签署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比亚迪和戴姆勒对腾势的持股比例从之前的各占50%变更为比亚迪90%、戴姆勒10%。

“试图走捷径。”有分析人士称,现阶段比亚迪“冲高”急需找一个支撑点,而腾势本身定位高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历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其拥有完整的造车资质和研发能力,可以直接拿来为比亚迪所用。

但值得思考的是,腾势在此前带有奔驰的光环都未能成功,单靠比亚迪能否有起色还尚未可知。

 

 

与此同时,比亚迪旗下的另一高端品牌也在秘密筹备中。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透露,高端品牌预计车价区间为50万-100万元,该品牌为“独立品牌、独立团队、独立销售网络”。首款车型为一款硬派越野车,李云飞形容“足以让人第一眼看见,眼睛就不想离开”。

“眼睛离不开的是在其定价上吧。”对于比亚迪的野心,业内存在着不少质疑,虽然比亚迪目前凭借汉和唐等车型在20万元的市场站稳了脚跟,但仍未完全摆脱“廉价”的品牌标签;以比亚迪现阶段的产品和技术,切入30万级以上的产品区间应该游刃有余,但如果要切入50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除了技术方面的积累外,比亚迪还需要在品牌力、渠道和服务上花费更多精力。

 

 

而质疑声外,外部局势亦不乐观。

如今,自主品牌扎堆涌入高端新能源赛场,东风岚图、上汽智己、长城的SL项目已经起跑,部分新造车势力也对高端市场蠢蠢欲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迟到”的比亚迪,已然“被动”。

“品牌急需向上,毛利率急需拉高”。销量的狂欢之下,比亚迪仍在寻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