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今天会议场馆周边停车位紧张,请您合理安排出行工具。”

“今天赶飞机?开车还是打车?几天的停车费可不是小数目。”

如果汽车只负责接送,而不停留那该多好?

这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遇到的生活场景,也可以称它为未来出行的痛点。

不过,有痛点就有市场机会,就有企业和产品来满足这些痛点需求,这就是市场经济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质之道。

 

而,自动驾驶就是机会。

据扉旅汽车编辑搜寻相关信息获悉,到2035年,全球自动驾驶产业规模将达到2900亿美元。

万众期待之下,一些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已经将自动驾驶纳入顶层规划,争夺未来汽车的战略制高点。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

 

“汽车的未来在东方。”

在11月12日,第七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这样表述。

的确,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市场,其数字经济在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全球领先布局,让汽车“新四化”快速落地。

 

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总裁李光国

 

在研讨会现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总裁李光国也指出:“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讯等互联网产业,同时和出行服务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也尤为重要。恰恰在这样的领域里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力,再加上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度较高,中国政府对之给予大力扶持。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我相信中国自动驾车会领先于全球市场的发展。” 

毋容置疑,自动驾驶正在成为汽车工业“东方力量”崛起的重要机遇。

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今天的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拥有全球第一的潜力规模。但是在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中国一定要解决车与车的混合、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的问题,提升交通规则意识,才能让自动驾驶在中国有更好的发展。” 徐长明指出。

众所周知,中国的道路非常特殊,“加塞儿”、“乱停放”等都是中国路况的常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和中国式过马路令每次行驶都异常艰难,同国外的驾驶场景不同,众多国外拥有领先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进到中国都十分不适应,如何应对中国不断变化的驾驶习惯与不同城市的地域化特性,成为了当前所有在中国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企业的一大挑战。

目前,如果你有幸在路上见到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或许还该离它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