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话是没错,但代价是羊已经死了。

亡羊补牢是问题出现后应该有的后置态度,但负责心前置,避免问题出现更为重要。

回看2019年汽车召回问题,欣慰的是整体召回数量在减少,但揪心的是,仍有680万辆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因各种问题被召回。

 

 

据悉,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汽车召回公告近170个,召回总量达到680万辆,同比下跌45.67%。

汽车召回数量在逐年减少。2016年召回总量达1179.5万台。2017年召回总量达到了2004.8万辆,2018年召回总量1251.3万辆。

在召回的品牌中,宝马、奔驰、大众在内的德系品牌累计发布57次公告,共召回汽车332.6万辆,占比近一半。日系共计召回汽车139.3万辆,占比两成左右;美系召回汽车71.8万辆,占比一成。而来自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召回60.6万辆,占比8%左右;韩系、法系等占比较少。

召回的原因也比较集中,高田气囊、减振器、发动机、燃油系统、电器设备以及制动系统召回601.3万辆,占比高达88.3%。

召回问题一直饱受关注,买了车的人在关心,准备买的人更关心。

细看召回相关数据,扉旅汽车看到旧问题还在持续发酵,一些新问题逐渐形成新的趋势。

 

没完没了的高田气囊

 

提到高田气囊,很多人会觉得这个问题都多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完没了了。

高田气囊又被人们称为死亡气囊,是日本高田集团生产的,该安全气囊会爆裂金属碎片,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

高田气囊质量问题爆发始于2009年的一起交通事故。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儿开着一辆2000年生产的本田雅阁去接放学的弟弟。在学校的停车场,汽车与另一辆车相撞。气囊展开后,女孩儿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失血而亡。

时隔10年,2019年,因高田气囊问题导致的汽车召回还在继续。

丰田再因气囊问题召回45万辆问题车型、奔驰再受高田气囊"荼毒" BBA同日召回超40万辆车、讴歌召回部分RDX、ILX汽车,因驾驶侧配高田气囊……

2019年,因为高田气囊问题而进行的车辆召回似乎就没有断过。全年因高田气囊原因涉及召回17次,召回的车辆总数高达195.56万辆,占召回总量28.72%。

涉及的品牌也都是大众熟知的,包括了丰田、福特、宝马、奔驰、本田,还有特斯拉。

高田气囊召回已经进行了七年,召回数量高达1亿辆,其质量问题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可见一斑。

 

 

因高田气囊问题的召回已然成为汽车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安全召回事件,本来是安全保障的,却变成了安全的威胁,而最不能理解的是问题还没有被彻底解决。

近日,据外媒报道,高田发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召回,召回数量高达1000万辆。涉及到奥迪,宝马,本田,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法拉利等几乎全球大部分品牌。

最让人费解和气愤的是,召回的原因居然是之前同样的问题还没有解决。10年了,你们解决什么,难道你们是在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检验问题是否解决了吗?

扉旅汽车请大家记住这组数字,全球至少有23人死于高田气囊充气装置故障,其中美国有15人遇难,此外另有230人因此受伤。

2020年希望这组数字不再上升,希望高田气囊带来的阴霾早点散去。

 

召回的热闹别来凑

 

新能源汽车的召回量增势明显,12批次共3.3万辆被召回,占总量的0.5%。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很多造成新势力的加入,经常会受到“造车这事你们真的行吗?”的质疑。

在扉旅汽车看来,这样的关注和质疑似乎鞭策作用不大。

2019年新能源缺陷车辆数量持续上升,涉及品牌范围也随之增大,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蔚来、宝马、奇瑞、宇通、金龙等企业位列其中。

在召回的新能源汽车中,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其中因动力电池问题导致的召回有6217,占到了所有新能源召回车辆的18.68%。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标志和核心技术,屡屡出现问题,实属不应该。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军,来凑召回的热闹就更不应该了。

 

 

蔚来汽车作为新势力造车的领军者,在召回问题上也首当其冲了。

2019年4-6月,蔚来汽车接连发生多起ES8自燃事件,2019年6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召回通知,自2019年6月27日起,召回部分搭载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

据了解,蔚来汽车召回原因在于电池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导致磨损,从而引起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决定自2019年7月13日起,召回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生产的部分威旺407 EV系列电动厢式运输车,共计1389辆。南京金龙客车召回25辆NJL6118型纯电动城市客车。召回原因都是动力电池问题可能会引发自燃。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和未来几年汽车行业最热闹的板块,因汽车关乎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是只看热闹而要参与其中,请你慎之又慎。

 

别让科技成为双刃剑

 

如今的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车内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科技感逐渐成为刚需。

但就是这刚需的科技感,逐渐成为了引发召回的主力。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因软件问题共展开22批次召回,涉及缺陷车辆累计39.46万辆。

2019年5月,捷豹路虎召回2018年4月11日至2019年1月7日生产的部分2019年款进口捷豹I-PACE汽车,共计254辆。本次召回是由于软件设置原因,在驾驶员制动时如果发生电力再生制动系统未按要求介入工作的偶发情况,摩擦制动系统补偿制动力的响应时间不符合驾驶员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车辆减速减弱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同样是软件问题,2019年8月,起亚宣布将对11423辆2019款Optima轿车进行召回。召回缘于软件错误可能会导致车辆忽略前方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其他车辆,不会对司机进行警告,也不会在需要时启动自动刹车功能。
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驾驶体验,但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汽车技术变革不能是把双刃剑。

 

 

事实上,由于科技系统导致的车辆召回已经呈逐渐上升趋势。

扉旅汽车了解到,在2013-2018年的汽车召回案例中,与汽车智能系统和功能相关的召回共有20次,涉及20.69万辆;涉及软件的召回次数109次,召回车辆191万辆,无论是召回次数还是数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甚至还有美国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将有60%-70%的车辆因为软件安全问题被召回。”

对于汽车而言,任何软件或者硬件的升级,安全的考量一定是首位的。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很多车企提升产品的科技感,以此为卖点去打动消费者,但一味朝着升级方向使劲却忽略了产品安全的本身,这也是因科技元素问题被召回车辆逐渐增加的内因。

剑都有双刃的,一面进攻的同时,小心别让另一面伤了自己。

车辆召回,是汽车生产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企业责任,但不出现问题,避免召回更是汽车制造企业的责任,因为试错的代价太大了。

2020年,希望所有的驾乘人开车出门都能有去有回,远离交通危险,远离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