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车,但汽车生意得做。

10月30日,一场华为发布会,搅动了手机、汽车两大领域。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中,华为Mate40系列手机无疑顶着主角光环,但压轴登场的却是华为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

 

 

据介绍,HI通过一个具体的技术品牌,将一整套华为智能化技术“打包”品牌化。其中,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软硬件。

“HI品牌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华为将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目前,已有超过150款车型确认搭载华为HiCar,预计到2021年,华为HiCar装机量将达到500万辆。

此外,华为车载智慧屏也将迎来上市。华为车载智慧屏将搭载华为HiCar全场景解决方案和鸿蒙OS 2.0系统,聚合了华为智能手机的大部分适合车载移动场景的功能,如音乐、视频、通话和玩游戏等。

 

不造车的“野心”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从华为董事任正非、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到如今的王军,这句“口号”成为了华为高管出镜必备。

然而,尽管多次直言“不造车”,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似乎未有一丝懈怠。

 

 

扉旅汽车梳理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华为就提出了“云管端”的概念,其中就包括车联网云平台的相关内容。

2013年,华为正式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开始依托LTE-V和5G技术布局汽车产业链,包括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等。

2014年,华为成立“车联网实验室”,致力于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延伸华为“端、管、云”的ICT能力,面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储备技术。

2014年~2017年间,华为还积极拓展车界“朋友圈”,先后携手广汽、上汽、大众、戴姆勒等传统车企一起研发车联网。

基于种种动作,有关于华为将参与造车的消息,在汽车江湖从未断更。

不过,向来主意很正的华为并没有“跟风”加入到新造车的浪潮中,而是深思熟虑后以全新身份加入到一场即将到来的汽车新四化“战役中”。

2018年,华为战略部门宣布车联网将会成为华为的战略重点。

2019年,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汽车BU),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业务边界: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帮助车企造好车。

如今,HI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翻开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新篇章。

 

 

“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正在到来。”

王军表示,智能汽车是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产物,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加速,基于ICT的硬件和软件将在未来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这就是华为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根本原因。

即使不直接造车,华为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也足以对汽车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如HI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几乎提供了智能汽车能用到的全部解决方案。

在软件方面,HI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同时对应三大操作系统AOS、HOS、VOS。

以智能驾驶为例,华为提供高阶的ADS自动驾驶系统,它基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架构,可以提供面向L2-L4 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且该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和优化的能力。

在智能电动解决方案中,华为的三电系统可以使汽车百公里加速成绩达到3秒,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200公里。

“除了技术创新,HI还致力于商业模式的创新。”王军介绍,华为将发挥技术优势、车企则发挥整车优势,共同设计开发车型。未来在搭载华为解决方案的汽车上,除了有汽车制造商的LOGO,华为HI的LOGO也将呈现在汽车身上。

华为看重的,从来都不是汽车本身,而是更有价值的未来。

事实上,早在去年,徐直军就曾坦言,“未来汽车的价值构成,70%不会发生在传统的车身、底盘等部件,而是在自动驾驶软件、以及计算和连接的技术上。”

 

不造车的“竞争”

 

即便不造车,对手也不少。

事实上,觊觎车圈蛋糕的并不只有华为,互联网三巨头早已下手。

此前,圈内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BAT先后上车,结果发现车上还坐了个华为。”不过,一笑过后,却是当下真实格局。

 

 

2015年,是互联网巨头们进入车联网的关键一年。如百度发布了CarLife,宣布正式进军车联网。与此同时,阿里与上汽集团投资10亿元成立斑马网络,合力打造互联网汽车;腾讯与长安汽车孵化除了梧桐车联,并成立车联网事业部。

此外,传统主机厂在“智能”领域的发力也不容小觑。如上汽、吉利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主品牌,早已蠢蠢欲动。

值得注意的是,造车新势力虽然在数量上还不能和传统主机厂相比较,但从产品的高度上,造车新势力的汽车产品绝对会成为智能汽车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而他们和华为“造车”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竞争,而非合作。

显然,这已经是一条挤满了竞争对手的赛道。

 

 

不过,入局虽晚,但胜算不小。

因为,相比传统互联网大厂,华为不单在软件方面占有优势,在5G通信、技术设施配套、网络架构、大数据调研以及硬件设备等方面,也有着其它企业并不具备的能力。

单说一个5G,对汽车就能产生不可估量的效能。比如在车联网领域,有了5G的高传输速率,车内AR/VR、超高清流媒体等更多应用就有了被开发的机会;智能驾驶领域,5G更是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的关键。

2020年5月,华为联合一汽、长安、东风、上汽、广汽等18家车企,牵头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自2019年4月发布全球首款5G车载模组MH5000以来,华为已经向生态圈伙伴与众多车企提供了5G车载模组MH5000、5G车载终端T-Box平台等产品和技术,支撑5G汽车以及5G+C-V2X智能网联的应用创新。

5G汽车生态圈建立后,华为希望通过汽车增量部件的优势、面向消费者1+8+N的全场景体验以及5G网络解决方案的能力,向生态圈伙伴贡献更多的技术和平台。

可以预见,华为的这场生意,将会带来革命式的“洗牌”。

 

 

“我国的经济总量这么大,这么大的一棵树,根不强是不行的,不扎到根,树是不稳的,万一刮台风呢?我们拧开水龙头就出水的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如今,任正非口中的根,要在汽车领域“深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