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

125年前,斯柯达品牌诞生;114年前,首辆斯柯达汽车诞生;45年前,斯柯达在欧洲场地锦标赛写下全满分传奇;29年前,他们与大众汽车集团强强联手;13年前,斯柯达正式进入中国开疆拓土。

然而,在这个陌生的国土上,来自捷克的他却融入得异常成功。

从首款车型上市到2013年实现生产100万辆,斯柯达仅用了6年。在此之后,上汽斯柯达只用了4年就实现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的交付,今年,在华15年的上汽斯柯达迎来第300万辆汽车下线。

 

 

而斯柯达的快速融入,离不开大众的“偏爱”。

作为大众旗下的子品牌,斯柯达在技术运用上跟大众基本是同步的,大众最好的、最新的技术,几乎都毫无保留地给到了斯柯达,比如大众的MQB平台、EA888发动机、DSG变速箱等,这些招牌技术在斯柯达旗下的车型上都能够看到。

因此,斯柯达的车型,本质上与大众如同亲兄弟,完美继承了其出色的德系品质。

但他人的偏爱,并不足以换来如今的“地位”,向来话不多的斯柯达,究竟还藏着怎样的生存秘诀?

 

 

9月4日,上汽大众长沙工厂云体验开启,扉旅汽车竟从中寻得了一丝答案——耐“造”的品质。据悉,长沙工厂是上汽大众智能制造的代表工厂之一,斯柯达品牌旗下的柯迪亚克家族都在这里生产。

在这座集合了大众汽车集团先进技术的标准化工厂中,随处可见制造业的尖端技术,配合工程师的匠心调控,最终成就了下线车辆每个细节的精湛品质。

 

 

“每辆车的诞生都是从一块钢板开始,而从钢板变为车身,第一道工序就是冲压。”

冲压一直都是大众领先于其他合资品牌的一项工艺,这座冲压车间采用了德国舒勒6工序8100吨高速冲压线,最大冲次能力达到15次/分钟。相较业内普遍应用的5工序冲压线,6工序冲压线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造型、更精准的尺寸,柯迪亚克三维力量腰线即源自于此。

 

 

车身车间由 951 台机器人组成,来实现高度自动化。同时工艺上,采用了德国蒂森的折边技术并使用了E-SWIRL电动螺旋涂胶,有效降低了油漆车间的PVC气泡。当然,还有激光焊接,相较传统点焊,激光焊接可以使两块钢板实现原子层面的结合,大幅提升了柯迪亚克家族的车身强度。一系列先进工艺呈现出的效果就是,柯迪亚克家族的车身拼缝均匀,这也是德系工艺严谨的一面。

油漆车间是最精密的,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色差。因此柯迪亚克家族应用了各种领先工艺,在自动喷涂工艺中,车间采用全新的静电漆雾捕集装置,同时内腔喷涂使用了16个开门开盖机器人和12个喷涂机器人,精确程度在合资品牌中也名列前茅。

 

 

总装同样拥有极高的自动化,通过AGV物流小车,准确地运输到指定的工位上。我们熟悉的混线生产,也是在这里呈现的,生产装配区域由8条主线和4条预装线组成。12条流水线规划合理、布置精巧,可以满足多车型混线生产,生产柔性化程度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底盘和车身合装区域,由高精度电动枪将底盘与车身牢牢拧紧相连。高精度电动枪螺栓拧紧工艺极大提高了精准度,还可实现数据存储、识别,并具有可追溯性,时效长达15年之久。

 

 

除了自动化的优势,车辆在制造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处理也尤为重要,而后期的考验也更为严苛。

出厂前,柯迪亚克家族需要接受多重严苛检测的考验。在异响试验场,车辆需要通过包括比利时路、摇摆路、凸出窑井盖路等9种不同路况,用于检测车内是否会产生异响。雨淋测试中,水压最大可至8大气压,模拟出数倍于特大暴雨的环境,检测车辆的防水性能。

整车气味试验同样颇具挑战性。其中一个环节,红外烤漆灯将在3小时内把车内加热至60-65℃,并保持2小时。之后,除了各类挥发物要控制在限值内,还有专业的“金鼻子”小组对车内气味进行评价,确保气味达标。

总而言之,一辆高品质的汽车在出厂前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并不容易,需要在每一个细节处做到“吹毛求疵”,这是它们最终被消费者接受的“硬性指标”,也是每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

 

 

这是柯迪亚克的故事,更是上汽斯柯达立足的“核心”。

汽车生产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已经变成一个有机体,不仅涉及简单的组装,更涵盖人、机械、流程之间的协作,数万个大小零件、多种精密工序的配合。上汽斯柯达正用德系的严谨,定义汽车制造,并坚持践行高标准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换取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早在2017年,柯迪亚克就在E-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了主被动安全性能优秀的五星安全评价。而这也无疑是上汽斯柯达耐“造”品质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