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不屑公关的特斯拉,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自开年降价、甩锅电网、发布召回等一系列“自毁口碑”后,特斯拉又迎来了一场严厉的约谈。
2月8日晚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该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在被约谈后,特斯拉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诚恳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并深刻反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加强自检自查。” 同时,对于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问题,将系统排查,切实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然而,不知是自省还是傲娇,特斯拉竟悄悄的关闭了微博评论。
“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一年多前,在上海超级工厂首批国产Model 3批量交付仪式上发表演讲时,特斯拉CEO马斯克这样表达对中国政府和消费者的感激之情。
一组组数据,也彰显着国内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重要”。
2月8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达到1.55万辆。去年全年,特斯拉全球的销量逆势增长了36%,接近5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接近14万辆,占比近三成,并且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量。
同一时间,特斯拉向SEC递交的文件显示,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大增123.6%,至66.62亿美元。文件显示,2019年,特斯拉在中国区实现营收29.79亿美元,2018年这个数字还是17.57亿美元,其在华营收正在逐年升高。
不过,特斯拉的感激之情,却显得有些“分量不足”。
韭菜党,一度成为国内特斯拉车主们的自嘲梗。
扉旅汽车梳理资料显示,从2019年10月25日,国产Model 3正式开售算起,到2020年10月1日那次调价,国产Model 3一共经历了5次调价。以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为例,其由最初的35.58万元(含AP)降到了如今24.99万元(含AP),相当于打个一个68折。
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是送了一份元旦大礼: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由此前的48.8万元调整为33.99万元,下调了14.81万元;而该车型的高性能版起售价也从之前的53.5万元调整为36.99万元,下调了16.51万元。
消息传开后,特斯拉中国官网一度被“挤爆”,有数据显示,在降价消息公布后的10小时内,订单数量就飙升至逾10万辆,甚至有特斯拉车主直言:“(特斯拉)1天顶上蔚来1年的销量了。”
不知,是价格的大幅跳水,还是销量的不断增长,品控成为了特斯拉“暴雷”之地。
似乎每个月,特斯拉就会因为"负面消息"冲上热搜,而此类的"负面消息"大多集中在车型故障上,譬如自燃、车机系统故障、充电故障、做工用料差、装配工艺不过关等。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国内因特斯拉车辆失控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累计达到10余起,仅在2021年1月被爆出的事故就有4起,几乎都是因突然加速、刹车失灵或转向失灵等问题引发的。
而面对屡屡曝光的质量问题,特斯拉又独创了另一波谜之操作“甩锅”:车辆失控是因用户操作不当,电池起火是因为车辆底盘撞击,断电是因为电网电流过大……
今年1月,一位南昌车主购买仅6天的Model 3在第二次充电后,突然断电无法启动,特斯员工将原因归咎为国家电网电流太大,而非车辆质量问题。这一“甩锅”式回应,迅速遭到南昌电网“打脸”:“使用中电路电压毫无异常,希望特斯拉能够认真查找故障原因。”
随后,特斯拉首次道歉,但在道歉中,其只提到初步判断故障是充电时瞬间电流过载导致的,并未公布具体的技术细节,该道歉也未被公众普遍接受。
事实上,频发的事故和产品故障,并非“甩锅”就可以选择无视。
据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公布的新车质量调查报告数据,去年特斯拉在全部30多个受调查的汽车品牌中排名倒数第一,特斯拉平均每100辆新车中,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和故障数量就高达250个。
近期,特斯拉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故障召回,涉及车辆超过17万。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月初,特斯拉宣布召回美国市场上约13.5万辆Model S和Model X,随后,又公布了在中国市场上的两项召回计划,将召回2.04万辆进口Model S;召回1.57万辆进口的Model X,合计召回数量超过3.6万辆,占到了2020年全年销量的35%。
此外,因质量问题引发的质疑声此起彼伏,马斯克也不得不出来发声表示,“这是在生产加速期间的无奈之举”。
2月5日,马斯克甚至在来自外网的视频中表示:购买特斯拉的最佳时机,要么从一开始就购买,要么等到生产稳定,但并不是所有的小细节都能在加速生产的过程中完善。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质量问题并不仅仅是特斯拉一家正在面对的,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频频曝出质量问题,甚至不乏自燃事件。
近年来,蔚来、理想、小鹏等本土造车新势力飞速崛起,但背后也存在“体力透支”隐忧。
今年刚开年,小鹏汽车便召回1.34万辆小鹏G3,理由是存在无法启动或中途失去动力隐患。值得一提的,2020年全年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2.7万辆,其中G3交付1.2万辆,相当于召回数量比去年卖出去的还多。
此外,一心想晋升新势力前三名的威马汽车,更是在一月之内发生4次自燃事件。
在当下生死存亡还未有定局的当下,迅速的量产和功能上的颠覆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命门”,安全,则成为这些产品上相对薄弱的一环。
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安全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优质的质量才是选择的根本,也是车企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风口将至,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弯道超车”而非“翻车”,如今被约谈的特斯拉也算是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在安全面前,谁也没有“特”权。
正如新华社发文所言:新能源车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光环多么夺目,企业都需铭记车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产品质量终究是前提。为了追求销售速度而降低对车辆品质的要求,本身就是竭泽而渔,饮鸩止渴。别再让质量让路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