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疫情、原材料……

2022年,汽车市场依旧寒风凛冽,谁也没能躲过这接二连三的“劫数”。

茫然失措之际,政策成为希望之光。

近日,有消息称,汽车下乡政策有望于6月初出台,鼓励车型为15万元以内的汽车(含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每辆车补贴范围或在3000元-5000元。业内专家预计,汽车下乡将促进燃油车20万-30万辆销量,促进新能源汽车30万-50万辆销量。照此体量计算,本轮“汽车下乡”相关补贴总额将达到15亿元以上,至高约40亿元。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快速反应。在过去的一周内,新能源汽车、汽车整车、汽车等相关板块,在行业板块中涨幅名列前茅,周涨幅全部超过12%。

不过,很快,一则“澄清”消息打破了原本的期盼。

5月1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一切等部委发文为准。”

尽管“汽车下乡”未有最终定论,但救市的呼声却真真切切。

 

政策救市

 

如今,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阵痛。

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曾在2021年增长迅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面临着极大挑战,特斯拉4月销量环比下跌97.6%,新势力企业也频频“腰斩”……

汽车市场萎靡不振,汽车供应链同样沉疴待解。今年春天,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相继出现两次大规模涨价潮,背后原因直指原材料价格。

一边是不得不涨的车价,一边是跌跌不休的销量。车企、经销商和消费者都陷入了“两难”:涨不涨or买不买?

 

 

眼下,车市太需提振,政策救市被寄予厚望。

事实上,3月以来多项文件已给出宏观指导,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

但有一剂猛药,仍让市场念念不忘,汽车下乡的“魔力”屡试不爽。

第一轮汽车下乡始于2009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振汽车消费,国务院出台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安排50亿元投资资金,对农民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这场“真金白银”的汽车下乡运动,成果斐然。扉旅汽车查阅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速迅猛,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6.15%、32.37%,乘用车销量更是在2009年首次超越千万辆门槛。

汽车产品向下渗透,遇上乡村市场消费升级,一拍即合。不少企业趁势崛起,五菱也在那一年确定了自己车市霸主的地位。

 

 

第二轮汽车下乡,则在2020年—2021年之间。

与此前相比,这轮下乡的最大特点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且国家层面并无资金补贴,一切依靠地方政府,及各自企业。

这是一场来自车企的自救行动,与十年前人人都可以从中获益不同,这一次则更多要看策略、战术和执行去搏杀和抢夺。虽然,其效果并不如第一轮汽车下乡辉煌,但依旧带火了微型电动车市场。

被网传的第三轮下乡(这一轮),既有燃油车也有新能源车,范围广力度大。暂不知,此轮能带火哪个领域,但车企、消费者都在等待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利好”。

 

狂欢不再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对于市场上的任一风吹草动,很多车企的内心都会有着一份难以掩饰的期待与心动。但如今,下乡能否唤醒车市?或许,并不乐观。

回顾前两轮汽车下乡,不难发现“真金白银”,起到决定性的效果。

“现阶段,可能政策面的呼吁更大一点。”有业内人士指出,放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财政收支的状况,大力度的支持不太可能,毕竟疫情之下的财政收支捉襟见肘,指望地方财政恐怕没几个能承受住。让车企本身让利更不实际。所以,现在的汽车下乡作用不会太大。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理念不断升级,下沉市场的游戏规则也早已逆转。

 

 

首先,需求量大大饱和。

彼时,汽车消费开始普及进入家庭,国家支持农民购买农用汽车,配合购置税优惠政策,解决农民的基本交通出行问题,圆了小镇青年的汽车梦。

当下,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亿,消费格局也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主力市场从一、二线城市逐步转移到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大部分农村家庭已有了第一辆小汽车。

如此背景下,还能剩下多少空间可以挖掘?

其次,局限性依旧存在。

对于车企而言,虽然开始重视农村市场,但销售渠道大部分还没有下沉到县域或者村镇区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新能源车型的桎梏更为明显。有报道指出,和一二线城市不同,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薄弱,配电网设计系统从标准上就没有考虑新能源汽车,无法使用快充技术。从农村道路方面,国家一般是使用最低的道路标准修缮,道路较窄,这就导致汽车下乡面临极大制约。

事实上,“汽车下乡”不再是简单的放低价格门槛,其“投入比”能否为正,也是车企的一大考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汽车消费是和经济形势完全挂钩的,如果强行通过一些举措来刺激汽车消费,可能是在透支未来的购车需求,对未来2~3年内的汽车销量可能有比较大的影响。

政策救市,虽值得期待,但车市的狂欢,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