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来了它来了,它带着芯片走来了。

9月15日,上汽通用五菱“中国五菱,全球新能源普及者”品牌发布会举办。发布会上,五菱芯片首次公开亮相。

据了解,该芯片属于MCU芯片,是汽车身上极为重要的部件,相当于汽车的大脑。根据上汽通用五菱介绍,该芯片相关参数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其国产化率将超90%,这大大提升了芯片研发制造的自主话语权。

并且,发布会上,除了展示自家芯片,上汽通用五菱还公布了多项成果。比如智能微型换电站。据了解,五菱的智能微型换电站占地面积仅为2辆小E停车位大小,可灵活移动。同时,该智能微型换电站建造成本仅为业内常规换电站的1/3。

 

 

众所周知,“缺芯”危机目前已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波及,汽车这一依靠芯片的行业自然未能幸免。

秉持着“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理念,此次五菱选择自造芯片,业内普遍认为这似乎合情合理。

事实上,在芯片研发领域,上汽通用五菱早已开始着手。早在2018年,上汽通用五菱便开始实施“强芯”战略。

在自研芯片这条道路上,上汽通用五菱还在存储芯片、5G通讯芯片、人工智能芯片、能源芯片等领域寻求技术合作,目的为加快芯片国产化步伐。根据上汽通用五菱将此前的规划,其将在十四五期间,GSEV平台车型芯片国产化率超过90%。

据了解,基于GSEV平台打造的车型包括宏光MINI EV、KiWi EV等明星车型。业内人士称,“五菱芯”的加速推进不仅有助于品牌的销量增长,更能加速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扉旅汽车发现,上汽通用五菱只是国内自研芯片队伍中的一个新成员,该队伍中的成员并不少。

比亚迪便是一个,并且,其算是少数能研发出较强车规级IBGT芯片的车企。

据悉,IGBT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由于所需投资高、研发技术难度高,研制IBGT芯片已成为汽车技术方面的一大难题。并且,IGBT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目前,IGBT芯片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三菱、英飞凌等企业占据,仅英飞凌一家企业,在国内的市占率就达到58%。

令人庆幸的是,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突破IBGT芯片研发的桎梏,将实现量产。

除了像比亚迪这样的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也对自研芯片颇为重视。

2020年10月27日,零跑汽车发布凌芯01,并宣布品牌旗下第三款量产车型——零跑C11将搭载凌芯01芯片,于11月20日广州车展正式亮相。该芯片是一款采用国产CPU打造的车规级自研芯片,可实现自动泊车、近L3级辅助自动驾驶等功能。

此外,蔚来与小鹏汽车也已着手研究自动驾驶芯片。

根据媒体报道,去年10月,蔚来汽车就已在规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不过该计划尚处于早期,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是主要推动者。

今年4月,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启自动驾驶芯片研发项目,项目团队约10人,芯片预计最早在今年年底流片。

 

 

不同于其他部件,汽车芯片的研发不仅需要高昂的研发费用,也需要较高的研发技术与较长的研发时间。因此,一些车企为了达到自研芯片的目的,也会选择与专业半导体研发公司合作。

2020年,北汽产投与翠微股份、Imagination集团宣布合作并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要针对自动驾驶的应用处理器和面向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芯片研发。

同年,吉利控股的亿咖通科技宣布与Arm中国达成合作,共同成立芯擎科技。微控制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芯片领域是该公司主要研发方向。

 

 

有报道称,目前针对“缺芯”问题,工信部已开始协调芯片企业与应用企业对接交流,组织汽车企业和芯片企业共同编制《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旨在进一步疏通汽车芯片的供需信息渠道,使汽车芯片能够在供给能力上得到有效提升。

而自研芯片队伍再添一员——上汽通用五菱,希望其在后续能有效帮助解决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