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天,虽然还在假期,但新能源市场“按月交卷”的传统并未被打断。

2023年12月,理想达成了月交付5万的目标,高居榜单的第一名,小鹏、零跑和蔚来之间相差不大,在收官战中表现出了较为稳定的水平。而去年的销冠哪吒汽车12月仅交付5000余量,出现了掉队迹象。

 

“铁打的战场,流水的新势力。”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到2,000万辆。从1辆到1,000万辆,用时近30年,而从1,000万到2,000万辆,仅用时1年零5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汽车整体销量将在3100万辆左右,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将达到43%。

 

 

但铁打的战场,流水的新势力。

随着12月成绩出炉,2023年的全年成绩也得以揭晓。理想夺得造车新势力2023年全年销冠,交付超过37万辆;蔚来以16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二,前两名的差距非常悬殊;零跑和小鹏都是14万辆出头,2022年的新势力销冠哪吒,则大幅掉队,全年销量下滑。

 

 

2023年,理想汽车的势头一直很猛,其凭借L系列的三款车——L9、L8、L7,每个月坐稳3万辆冲刺5万辆,全年交付37.6万辆。跟2022年的13.3万辆相比,2023年翻了1.8倍。

而上一届的销冠哪吒,却在2023年跌回了低谷。

此次,哪吒只公布了全年成绩,却不提12月单月成绩,可见其销量并不乐观。根据全年数据减去前11个月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其12月的真实交付量——5135辆,创历史新低。

事实上,不只是12月,整个2023年,哪吒的销量都显得乏力。

对此,有分析指出,哪吒汽车去年拿下销冠,主要是当时售价在15万元以下的两款车型哪吒V所处的A0级市场,与哪吒U所在的紧凑级SUV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然而,进入2023年,哪吒汽车在中低端纯电市场的优势,被五菱、比亚迪等对手蚕食;而冲击高端方面成绩也不理想,哪吒S和哪吒GT,销量一直没上来。

 

 

在新势力的舞台上,想守住销冠,并不容易。而理想汽车还迎来了更多的“挑战者”。如今,以“华小魅”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势力正崭露头角。

2023年11月的最后一天,星纪魅族董事长、CEO沈子瑜站在台前借用史蒂夫·乔布斯“One more thing”名言,宣布为魅友们打造一款专属的DreamCar MX时,高喊的口号是:“魅族造车不会输给华为。”

而声称“不造车”的华为,已经让新势力等一众车企感到疲于应付。

今年,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新M7上演了“王者归来”的重头戏,自9月12日上市以来大订已经突破10万辆,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在11月底订单突破2万辆,吹响了“遥遥领先”的号角。除此之外,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此外,在小米官宣造车的第1003天,近百亿的研发投入下,雷军带着“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项目”——SU 7亮相技术发布会。现场不乏有声音称,其将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里的下一条行业“鲶鱼”。

由此,不可预估,在“华小魅”的强势进攻下,2024年的新势力“销冠”又会花落谁家?

 

“再不努力只能开奔驰宝马奥迪了。”

 

对于新能源市场上的“新贵”们,无法预估的还有价格。

 

 

当下,新能源车越卖越好,也越卖越贵。

12月23日,蔚来公布首款行政旗舰轿车ET9售价达80万元,其对标的是迈巴赫S级、宝马7系和保时捷帕拉梅拉。紧接着26日,华为余承东,公布问界M9售价为46.98万-56.98万元,并称该车对标的是库里南。这一高价定价策略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示“以前没钱买国产,现在更没钱买国产”。

 

 

然而,调侃之下,是国内汽车品牌正在走向“高端化”的写照。

更早之前,售价109.8万元的仰望U8、售价76.9万元起的极氪001FR、售价达70万的坦克700……自主品牌们屡次刷新价格天花板。就连“性价比之王”小米也声称,“关于定价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确实有点贵。9.9万、14.9万,不要再想了。”同时,其拿来做对标的,是保时捷和特斯拉。

“现在国产新能源车实在太贵了,如果大家不努力工作,以后只能开奔驰宝马和奥迪了。”事实上,如果拿这些车型的价格作为对比,奔驰E、宝马5系和奥迪A6等一线豪华品牌车型确实也能算有价格优势了,至于其他二线豪华品牌或合资品牌也会更有性价比。

不过,吐槽的另一面,车企却收获了实打实的订单:“远比预期更好”的蔚来ET9、“订单量已达5.4万辆”的问界M9……近日,仰望公布了U8交付后首个整月销量:1593辆,成为了第一款月销量超四位数的中国百万豪车。

 

 

“BBA的车机和智能化体验,与新能源无法相提并论。”

事实上,过去传统豪车所奠定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品牌因素已经不是豪华车判定标准的唯一决定性衡量条件。有分析称,随着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对燃油车的颠覆浪潮已经不可逆转,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上的技术与产品力,让其有了定“高价”的底气。

如今,从榜单到定价,新能源市场上的游戏规则被不断打破,而2024年,新势力们又将上演怎样的颠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