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在美国“闹翻天”了。

上次类似的情况出现,还是在2015年底和2016年初的中国。

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

2016年1月1日,熔断机制正式实施。首个交易日, 沪深两市暴跌并触发熔断,千股跌停,交易提前结束。

2016年1月8日,经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实施熔断机制,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在当时,只觉得熔断是中国资本市场“潘多拉的魔盒”,在西方市场则是“标配”,多年来不被触发,不温不火的存在。

这种错觉竟然在3月9日突然被美国股市“纠偏”了。当日,美国三大股指集体大跌逾7%,道指跌超2000点,美股盘初即触发熔断,三大股指早盘全部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后,短暂回升,再度走低,截至收盘,道指跌7.79%,纳指跌7.29%,标普跌7.68%。

大盘跌幅达7%,是美股1级熔断的临界点,按美国证券市场机制,交易需停止15分钟。美股熔断制度推出以来,仅在1997年触发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

同一时间,除美股外,全球资本主义国家股市都难逃暴跌的命运。欧洲主要股指全线重挫,截至收盘,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8.26%,英国富时100指数跌7.69%,德国DAX指数跌7.89%,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11.17%。

灾难的背后是足以暴击全球市场的毁灭性诱因——石油战。

 

 

石油战的双方是沙特和俄罗斯。本来,为了应对疫情之下全球市场需求的下降,双方准备协商减产保价,初衷是好的,但却没谈妥,于是沙特率先宣布全面增产并下调油价,俄罗斯不甘示弱公开宣布应战,也将于4月起增加石油产量。石油战就这样爆发了。

随后,石油价格应声暴跌,9日开盘,国际油价盘中一度暴跌达30%,油价跌破30美元,30美元一桶油的价格有多低呢?扉旅汽车发现,关于这一点,段子手们都已经算好了,这一桶油的价格大概是同体量普通矿泉水价格的一半左右。

 

 

讲到这里,其实中国人会有一个疑问:石油不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么?怎么说增产就增产,说降价就降价?资源允许吗?

这里就必须要说明,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能源认知,正在被证明很可能是一场“乌龙”。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石油资源不珍贵,也不稀有。

“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只够用XX年。”这句话你一定听过。不光你听过,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是被这样灌输的。

这种观点源自美国。上世纪70代,《增长的极限》一书用前沿的模型和详实的论述证明了人类必须降低能源消耗,尤其是石油,否则地球资源很快难以为继,人类将无法生存。

全世界深以为然,风风火火的开始节能降耗,开始研究新能源,这也是电动汽车的理论基础的起源——没油了,就要用电。

 

 

但问题是,70年代,美国人说石油还够用二三十年;二三十年之后,石油已探明储量大幅上升,又能再用几十年;到了今天,新油田不断被发现,老油田随着技术的进步也被证实仍可向更深处开采……地球上的石油到底50年能用完还是500年能用完,谁也不知道了。

而在开采的成本方面,“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沙特开采石油的成本仅为15美元上下,俄罗斯的开采成本也不高于25美元,且供应充足。

另一方面,一旦石油价格走高,开采成本高的油田就会动起来,勘探公司也会开足马力加大勘探力度,总之,石油资源还没有那么捉襟见肘。

 

 

石油价廉、量大,这对电动汽车而言就很可怕了。

假如石油价格长期走低,使用燃油汽车的成本将不断下探甚至有可能低于电动汽车,再假如石油资源长时间内取之不尽,燃油汽车就将具备足够的可持续性。那么,还要电动汽车干什么?

扉旅汽车发现,这一疑问是有理论基础的。麻省理工学院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国际油价超过350美元/桶,那么全球车企都将投入更大的精力攻坚电气化,燃油车将被电动车彻底淘汰。但如果油价只维持在50美元/桶上下,那么车企并不具备被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尽快推进电动汽车的落地,市场仍会倾向选择燃油车,直到电池技术全面突破,才有撼动燃油车的可能。

而在现实结果上,从过往的市场行情来看,随着燃油价格的下降,需求方选择新能源产品的动力将直接减弱,电动汽车以及其它有赖新能源的装置的销量就会随之放缓。

并且,本次油价暴跌已经开始对全球电动汽车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受石油价格暴跌影响,全球电动汽车企业股价已应声下挫。截至周一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暴跌13.6%,收于608美元每股,每股跌幅超95美元;蔚来汽车股价大跌7.3%。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假如油价持续走低,在电动汽车整体受影响的前提下,中国仍将是电动汽车向前发展的沃土。这得益于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受国家调控,发改委规定成品油价格调控的上限为130美元/桶,下限为40美元/桶。

也就是说,不论国际油价跌的多么厉害,在中国,油价都不可能低于40美元/桶。

这种定价机制曾广受诟病,但在今天,却无意中利好了中国两部分市场,一是股市,二是电动汽车市场。

股市的逻辑很简单,结果也已经被验证。从逻辑上讲,国际油价暴跌,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的“两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直接受益,而在销售端,受成品油定价机制保护,中石油中石化最低按照40美元/桶,净赚10美元。作为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两桶油”稳,则股市稳。而从结果上看,3月10日的中国股市已经“吊打”了全球资本市场:截至3月10日收盘,上证指数飘红,涨1.82%;深证成指飘红,涨2.65%;创业板指飘红,涨2.66%%。

电动汽车的道理就更简单了:油价有国家拖着,92号汽油7元上下仍然是妥妥的,这样的成本离挑战电动汽车用车成本相去甚远。并且,当极特殊情况发生时,即便国际油价继续暴跌,中国的燃油成本也不会随之降低,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在中国受到的影响肯定是全球最小的。

 

 

不过,中国的比较优势不足以弥合电动汽车所受冲击,毕竟当下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区别,并不只有用车成本这一点,其续航稳定性、电池安全性、使用便捷性,与燃油车仍有差距。所以,油价走低的效应仍会传导给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抵消其发展动力,延缓其向前步伐。

并且,一旦燃油车综合用车成本低于电动车,电动汽车的时代绝对不会到来。因为,无论电动汽车技术攻坚几何,当用车成本不再具有优势,消费端就将失去买单的动力,这样一来众车企也很难凭借“莫须有”的环保理念继续推进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世事果然多变。多年来,我们眼看着石油产业严阵以待迎战汽车电动化,但突如其来的全球资本市场大风暴背后所隐藏的,竟然是二者之间可能出现的逆转,汽车电动化是时候要防着点石油产业逆风翻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