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牌不断,热度常在。

新车开卖仅仅三个月,北京小米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工信部官网披露的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出现四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其企业名称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示图显示,最新款SU7尾标已由“北京小米”改为“小米”字标。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取得独立造车资质,其生产企业名称也由北汽更换为小米。

与此同时,一则“小米第三款车是增程”的话题也冲上热搜。据悉,按照小米汽车的发布节奏,3年3款车:第一款纯电轿车,今年3月已发布;第二款纯电SUV,会在明年发布;第三款目前也有消息称,是增程式SUV,主打家用,将在2026年上市。同时还会试水包括“后装”在内的新玩法,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权和自主权。

 

 

似乎每个时代,汽车圈都会跑出一匹速度黑马,而新能源时代,光环洒向了小米汽车:SU7“销量远超预期”,有着“潮水一般涌来的流量”。

从2021年官宣入局造车,到2024年3月底小米SU7发布并交付,小米汽车的进展可谓神速。数据则更为直观:4分钟,大定破了10000辆,7分钟破20000辆,27分钟,破50000辆。在刚刚过去的 6 月,小米 SU7 已经实现了月销破万辆大关,成为最快实现单月交付上万的新造车选手。

小米董事长雷军也在直播中强调,SU7自发布以来已创下多项国产汽车的新纪录,兑现了先前“发布即交付、交付即热销”的承诺,并且实际销量超出小米内部预估的3—5倍。此前,小米汽车已将今年的交付目标上调至10万辆,冲刺目标12万辆。

 

 

不过,由于订单数量远超预期,小米汽车也遭遇了甜蜜的烦恼,深陷“产能地狱”。彼时,小米SU7的交付等待周期最长达31周(近8个月),为了加速交付,小米宣布自6月起开始双班生产,同时,为了加速订单与生产匹配效率,将大定锁单犹豫期从7天缩短至3天。

但远水终究难解近渴,过长的交付时间,难免会导致一部分潜在客户转化成“等等党”,而急于购车的则会转向其它品牌,同时竞争对手们也不会错过撬单捡漏的机会。

在小米汽车首次亮相之后,一场围剿小米SU7的竞争便拉开帷幕。其中,吉利银河E8、极氪001等传统车企发布了极具性价比的售价,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也不断聚焦下沉市场,以更便宜的价格,撬动更大规模的市场,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更是直言:“今年下半年,(MONA)会比雷总的小米SU7有更好的销量。”

 

 

面对竞争对手们的虎视眈眈,小米汽车想要维持“爆款”热度,不得不加快上新速度。根据市场消息,小米汽车第二款新车定位纯电SUV,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款车为面向家庭用户的增程式SUV,预计将在2026年上市,报道称,其售价或在15万元左右,承担走量任务。

事实上,早在去年,市场上就流传出小米汽车正在规划增程式产品,其招聘官网也放出了多个增程式系统相关的工程师岗位。但彼时,小米汽车予以否认,只是无风不起浪,屡屡被提及的增程路线,于小米汽车而言,称得上“锦上添花”,不仅可以延续市场热度,也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可否认,纯电是未来汽车的主流,但是在续航焦虑与充电焦虑尚未彻底解决的当下,增程式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并且发展势头销量增速远高于纯电车型。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纯电动和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比例分别为5.6%和113%,后者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增程路线上,理想与华为问界凭借着早期的先发优势已然占领了市场,基于此,小米汽车能否“后来者居上”?

 

 

对此,有分析称,小米入局增程市场有一项核心竞争力,即更低的价格。当下,理想与问界汽车都主攻中高端市场,一方面为了维持更高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持自身定位,因此20万以下的市场,将成为小米汽车的主战场。

同时,小米汽车还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即用消费电子级别的硬件替换不涉及功能安全的车规级部件,同时不像传统车厂造车的思路一样在车上做前装,而是交付裸车之后,让用户去进行选装、组装自己的车。这样的汽车DIY商业模式无疑让本就话题度很高的小米汽车,有了更吸睛的标签。

“当把小米全生态的能力逐步应用到车上,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据扉旅汽车获悉,在接下来的第二、第三款车型上,小米还会着重强调自己的智能化,智能座舱后面可能也会同步沿用自研的 AI OS 系统。

 

 

从取得独立生产资质,被曝入局增程赛道,到加快全生态布局,小米汽车一次次“速度”出牌的背后,是面对竞争越发白热化的市场,急于赶超的销量,以及跻身头部的野心,毕竟想要立足市场,一时流量的红利,远抵不住不断上量且热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