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一线新势力。

曾经立下Flag的零跑汽车,成功跑进了前三。

数据显示,今年7月,零跑汽车交付2.21万台,同比增长54.1%,环比增长9.83%。不仅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2万,而且创下月交付量的历史新高,排名更是超越了蔚来和小鹏。

 

 

事实上,这原本并不是一个被看好的新势力选手。

2015年,零跑汽车成立,是一个典型跨界造车者,其CEO朱江明是安防巨头大华股份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技术研发出身。或许是理科生的低调,亦或是不懂游戏规则,这个期望把自己打造成“汽车界华为”的企业一度让人怀疑挺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浪淘沙的“第一波”。

然而,零跑汽车却用业绩力证实力:去年交付量跻身国内新势力前三,总交付量达到 14.42万辆,此外,零跑汽车的手里还握着接近200亿的资金储备,和海外巨头Stellantis达成战略合作,也为出海做好了铺垫。

这家曾经在车圈默默无闻的新造车企业,俨然已经长成为不可忽视的选手。而细究零跑汽车立足市场的最大功臣或许少不了“价格屠夫”的标签。

 

 

近两年,一卷到底的汽车价格战下,零跑汽车凭借“以价换量”吃尽红利。

众所周知,10-20万元市场,是新能源汽车用户群体最大的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零跑汽车的出圈策略是,紧贴成本制定产品价格。

同时,零跑还踩中了插混车型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于去年推出了增程式电动车,成为了首家拥有“纯电+增程”车型的新势力车企。“40万元买理想,20-30万元看问界,20万以下选零跑”,增程路线让零跑的“性价比”标签更进一步。

 

 

事实上,在国内中低端新能源市场,价格仍是无往而不利的“销量密码”。而零跑汽车能在价格上大做文章,还有另一大杀手锏:“全栈自研”。

朱江明曾表示,零跑不是互联网造车,更不是传统造车企业,而是一家拥有IT基因的汽车公司,希望零跑成为汽车界的“华为”。为此,他坚持“全域自研”,不仅自主研发三电技术、智能网联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核心技术,而且连硬件也从底层开始搭建,并且自己生产。

全栈自研的优势很突出,一是生产成本可控,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二是技术握在自己手中,产品再升级时拥有足够主动。目前零跑已经实现整车成本70%的自研自造能力,形成了全域自研、垂直整合的护城河。

 

 

不过,“性价比”也难以成为零跑汽车长久的舒适区。

扉旅汽车查阅财报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一季度,零跑汽车的总营收和销量都同比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但依旧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净亏损10.13亿元。毛利率更是从去年四季度的6.7%跌至今年一季度的-1.4%。

对此,零跑汽车表示,一季度毛利率环比下滑主要由于对2023款全系车型的促销,及销量下降导致的单车制造成本上升。这意味着,虽然销量数据仍然亮眼,但是零跑汽车却面临“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局面。

此外,随着价格战不断升级,不少车企为降低成本,推进盈利进程,纷纷向下布局。如小鹏汽车推出MONA,主打10万元-15万元级市场;蔚来推出子品牌乐道,主打20万元-30万元级市场;而理想L6更是首次将价格下探至30万元以下。竞品争相“卷”价格时,零跑汽车的价格优势自然也会被逐步蚕食。

 

 

在国内夹缝拼搏之际,零跑汽车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今年5月,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公司并运营。与以往国产汽车品牌的出海打法不同,零跑汽车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中国市场+海外市场+Tier1供应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个反向合资公司。

在零跑国际中,零跑扮演了品牌和产品输出的角色,Stellantis集团提供了全球市场资源和影响力,这种模式不仅是中外合作新成果的落地,更是中国汽车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7月30日,首批零跑C10和T03电动汽车由上海港出发,发往欧洲。9月,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和罗马尼亚九个欧洲国家的Stellantis店内,将看到这些新车的身影。根据计划,未来三年,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车于海外销售。

 

 

而针对海外销售目标,朱江明表示,2024年“希望能够做到大几千辆甚至1万辆”,而2025年“希望可以达到大几万辆甚至是10万辆的销售目标”。

但现实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对于看似双赢的合作,有分析也指出了担忧,短期来看零跑汽车,加速了出海的步伐,但从长远考虑,零跑汽车本质上更像是代工厂,Stellantis集团利用零跑现有的技术以及平台实现快速贴牌生产。此外,当下国内也有不少的车企,在加速海外市场的扩张,零跑汽车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事实上,在洗牌节奏不断加快的新能源市场上,从不缺一时的黑马,面对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价格屠夫”与海外市场,能否成为零跑汽车长期不断上量的护身符,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