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资产的戏码,在海马汽车再度上演。

4月26日,海马汽车发布2021年度报告,单看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块,都有大幅的同比增长。海马汽车营业收入17.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这也是海马汽车继2020年净亏损13.35亿后,净利润出现的飞跃转正。

但扭亏为盈背后,依旧得益于“副业”二字。数据显示,2021年,海马汽车在处置非流动资产、政府补助及债务重组等非经常损益项目中获益5.45亿元,这意味着其扣非净亏损仍高达4.32亿元。

 

不务正业

 

这些的确是救命钱。

在汽车圈,海马汽车更像是“被卖车耽误的投资商”。除了汽车销售,海马还涉足房地产、小额贷款、物业、投资等业务。而长期的分散精力,让海马汽车的主业逐渐被市场所遗忘。

 

 

1988年,海马汽车成立,是国内最早的车厂之一,但长期一直缺乏能打的主力产品,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海马汽车的产品弱势凸显,开始卖不动了。

2017年,对海马汽车而言,是值得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海马汽车陷入至暗时刻。销量从2016年的21.6万辆跌至14万辆,降幅达到35%,业绩更是出现从2010年以来首次由盈转亏,全年净利润骤降超500%,亏损近1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过去5年的累计利润总和。

随后,在SUV市场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2018年亏损继续扩大,营收为52.98亿元,同比下降47.43%,净利润为-16.37亿元,同比下降64.65%。

由于两个年度的连续亏损,海马汽车于2019年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海马”。

 

 

自此,一场“卖房求生”之路,在汽车江湖传开。

2019年,得益于变卖401套房产和部分房地产物业、剥离汽车研发业务,海马汽车当年净利润转正,得以“保壳”。2020年,其再度出售145套房产使得海马汽车成功在同年6月顺利“摘星”,从“*ST海马”变为“ST海马”。

 

 

颓势尽显之下,小鹏汽车的出现,也给予海马汽车雪中送炭。

2017年,海马汽车和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牵手。一个需要汽车生产资质,一个业绩亏损、产品销量下降产能闲置,双方一拍即合,由海马汽车给小鹏汽车代工。

在海马汽车的生死关头,小鹏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数据显示,2021年,仅小鹏G3一款车型就占据海马汽车总销量的68%,给海马汽车的营业收入带来了正面影响。

而在一系列操作之下,快要跌下悬崖的海马汽车,退回了安全地带。2021年5月,海马汽车成功摘帽,股票简称也正式由“ST海马”变更为“海马汽车”。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旗下资产不断的出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马汽车总资产为82.07亿元,同比下降10.87%。

此外,为小鹏汽车代工的生意,也随着小鹏自建工厂无法持续。种种趋势之下,也意味着海马汽车很快将失去自己曾经的“救命稻草”。

 

路在何方?

 

事实上,“卖房、代工”等副业只能解渴,对于车企来说,真正的造血还是卖车。

 

 

为了摆脱经营困境,海马汽车开始把重心调整回汽车上。2019年4月,海马汽车请回了2013年辞任董事长的景柱,并且乘热打铁推出了新的SUV车型8S,用互联网直卖模式进行销售。

但市场上的反馈,仍不理想。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自上市至今,海马8S月销量仅在500辆左右浮动,在热销的SUV市场上几乎可忽略不计。

面对燃油车市场上的“僵局”,身处绝境的海马汽车将未来的命运压在了新能源车和智能车上。

彼时,海马汽车对外宣称,战略部署将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但与其他车企布局的纯电不同,海马汽车采用“优先智能汽车、合作电动汽车、死磕插混汽车、深耕氢能汽车”的战略。

 

 

去年3月,海马汽车插电混动SUV海马6P上市,16.28-17.58万元的售价刚一公布,市场就已判断,这款车大概率会凉凉。果不其然,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海马6P多月的销量都为个位数。

而押注的氢能源汽车领域,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2021年年初,海马7X氢燃料电池试制车在海南亮相,海马汽车表示,该车满氢下续航里程能到达800公里,之后将以海南为试点推广海马7X氢燃料电池车。然而到了6月份,海马汽车在投资者活动平台上却改了口径,“公司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研发中”。

换句话说,海马汽车所谓的氢燃料电池车距离量产、落地还遥遥无期。而以海马汽车目前的发展趋势,能否挺到氢能源汽车瓜熟蒂落的那一天,不得而知。

 

 

“这可能是其翻盘的契机,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海马汽车依旧靠着“变卖资产”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