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持续恶化,扼住了中国车企出海的咽喉。但总有“野蛮人”,能够在危机中找准机会。这次的“野蛮人”来自中国,名叫吉利、奇瑞。

 

中国车企出海遇阻
 

在自主品牌车企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的今天,不少企业不断探寻出海这条路。这条路本来磕磕绊绊,但却有不少自主品牌在2020年的2月收获了些许惊喜。

上汽无疑是这其中最大的赢家。上汽集团官方数据显示,2月,上汽集团实现整车出口及海外零售量超2.1万辆,同比增长32%;1-2月累计零售超4.5万辆,同比增长约20%。其出海主力上汽名爵1-2月的海外销量超过2.5万辆,同比增长150%。而作为上汽集团“出海”的另一个抓手,上汽通用五菱1-2月累计出口量突破14078台/套(含整车及KD件),同比增长258%,亦表现不俗。

 

 

随后是长城汽车传来捷报,其2月产销快报显示,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达到了3003辆,占到整体销量的30%左右,在俄罗斯、泰国、印度等市场的布局前景可期。

但扉旅汽车发现,头部力量的捷报暖不了整个市场,从整体数据上看,上汽、长城所带来的暖意似乎有些“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国家海关总署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汽车出口量为15.2万辆,同比微增0.5%;出口额20.24亿美元,同比下降1.3%。但将1-2月的数据与2019年的数据作对比,汽车出口辆增速相对于2019年全年减少了5.7%,出口额增幅则由正增长转换为负增长。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海外的蔓延,中国车企出海势必遇阻,哪怕只是略带暖意的销售情况恐怕难以在3月得以延续。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言辞犀利,直指“疫情的大规模爆发是终止正在改善中的汽车进出口步伐的元凶,也是遏止汽车出口缓慢回升发展势头的大敌。”

 

欧洲市场的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欧洲定义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灾情中心”,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时间里,本就积贫积弱的欧洲汽车行业将遭受致命打击。

欧洲正重复着此前中国国内的现象和措施,封城、停产,见怪不怪。而在这场风暴的席卷下,供应链中断和消费需求断崖式下跌相继出现,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宣布欧洲工厂减产甚至停工。而这其中,疫情较严重地区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的汽车工厂首当其中。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近日表示,大众集团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斯洛伐克工厂本周将停产,其他的欧洲工厂除例外情况外,将从3月23日起暂停生产两周。

除大众集团外,戴姆勒、PSA、雷诺、日产等跨国车企也纷纷宣布停工减产,目前时间暂定均为2-3周左右。

 

 

与中国部分地区停工停产的时间相比,2-3周似乎并不长,或许也不足以造成致命的影响。“但这是一种错觉,一种将欧洲市场等同于中国市场的错觉。”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对于疫情的蔓延将对欧洲汽车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瑞士圣加仑大学汽车分析负责人Ferdinand Dudenhffer十分悲观,他表示,“技术变革和贸易战已经为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即使是银行不倒闭、欧洲经济三个月之后开始复苏,欧洲乘用车市场也可能需要到2030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

Ferdinand Dudenhffer所说的2030年这个时间点,是十年之后。为何会出现如此悲观的判断呢?上述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欧洲的疫情何时能够得到遏制无法判断,所以疫情对欧洲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尚且不得而知。再加上欧洲市场近年来饱受需求持续萎缩之苦,根本无力抗击“黑天鹅”,同时,大众、戴姆勒、PSA等本土车企正全力推动电气化转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此前已爆发大规模裁员,如今必然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吉利奇瑞的进击样本

 

有危就有机,欧洲的困局正是中国车企扩大市场份额、缓解出海遇阻难题的机会。中国车企的急先锋吉利与奇瑞深明此理。

说到吉利与奇瑞,就要先从他们出海的战绩说起。

作为一个“疯狂”的企业,吉利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平出海之路,并在2月和3月为自己立下了一座又一座新的里程碑。2月10日,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发布消息称,双方正在探讨业务合并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将合二为一,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汽车集团”;紧接着,在 3月11日,极星汽车(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Polestar(极星)的运营主体——北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北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两大股东正是吉利和沃尔沃,双方分别持股50%,极星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及零配件批发、汽车新车零售、汽车零配件零售等。

和沃尔沃的深度绑定正让吉利完全区别于其他中国车企,可以更便捷的将海外业务的“触角”延展到整车、移动出行、金融、未来科技等诸多板块。

 

 

相比之下,奇瑞虽不及吉利得天独厚,但2月奇瑞官方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奇瑞集团2月份出口汽车达8419辆,同比增长39.9%。与此同时,其国内销量仅为7099辆,也就是说,其海外市场销量已经超过国内。

此外,奇瑞出海多年,在海外销售网点已多达1100多个,虽然目前由于诸多原因未能在销量上脱颖而出,但销售网点和生产基地仍是奇瑞实现“出海”野心的基石。就在2月,奇瑞与美国汽车经销商HAAH控股达成北美地区分销协议,将在美国推出高端SUV车型,最快将于2021年底以Vantas品牌对外销售。

按照奇瑞的规划,2020年起,奇瑞将推动品牌“走上去”,完成包括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内的国际布局;到2025年实现汽车出口销量50万辆,出口额50亿美元的目标。

 

 

正是这样的野心激励着吉利和奇瑞利用危局和机遇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在欧洲市场“野蛮”出手。那么,吉利和奇瑞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扉旅汽车总结,吉利和奇瑞的动作可以用8个字概括:建立基地、抢夺人才。

据外媒报道,PSA旗下的欧宝品牌正推动数千人规模的裁员计划,而吉利和奇瑞则选择在欧宝总部所在地罗因海姆建立基地,积极争取以技术人员为主的被裁者。

欧宝的裁员起源于2017年,当时PSA以13亿欧元的价格从通用汽车手中收购了欧宝品牌和沃克斯豪尔品牌,而在收购完成之后,PSA发起大幅裁员,欧宝德国总部牵涉其中。最新消息显示,这场裁员持续至今并将延续到2025年,在这过程中欧宝将裁员4100人左右。

如今,疫情爆发,裁员只会加剧。吉利和奇瑞将有更好的机会“俘获”更多的优质人才。对此,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Ferdinand Dudenhoeffer表示:“最先离开的,永远是最好、最敏锐的人。”吉利和奇瑞将能够从欧宝等企业吸引顶尖人才。

据悉,吉利和奇瑞计划将其欧洲本地员工的数量提高至此前的两倍,并借助当地工作人员了解消费需求及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从而更好的进入欧洲市场。有外媒称,截至目前,吉利已在当地“挖来了90余人”,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于欧宝。奇瑞的具体“战绩”未见报道,但可知的是,奇瑞比吉利更早在罗因海姆建立欧洲研发中心。

中国车企对于欧洲市场的觊觎由来已久,长城、华晨、上汽集团都曾屡屡发力,但目前仍不见征服欧洲市场的完美案例。而这一使命,或许将在特殊时期由“野蛮人”吉利和奇瑞来实现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