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17年前。临危受命。

如今,他62岁,北汽集团成立61周年。他说,干自主这个时间太短了,要向上天再借五百年才行。

 

 

他,半路出家,在商场厉兵秣马,浮浮沉沉。这十几年,他被吐槽,被质疑,被非议,当然也被称道。大概一个多月之前,这位年过耳顺的北京男人和走过一轮甲子的北汽集团以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姿态亮相,他一身唐装,一脸郑重,很“北京”。这一次,他还是为了自主,也是为了带着“BEIJING”闯世界。

他是谁?徐和谊。

 

半路出家的汽车人

 

比起那些“训练有素”的汽车人,徐和谊自称“半路出家”。

扉旅汽车发现,在目前国内汽车集团的掌舵人当中,徐和谊相对更年长一些。徐和谊生长在北京,从小就酷爱读书,自称对中国传统文化痴爱,“我中学的时候喜欢文科,也经常写作。我那时在北京东城念书,当时的首都图书馆就在国子监的院里头,那时候每天下午四点下了课,就玩命朝着国子监跑过去。因为六点以后它就要关门,赶过去能有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能看点书。”  

198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的徐和谊,刚一毕业就加入了首钢设计院,先后任职设计员、科长、院长,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在首钢的发展十分顺遂,1993年开始便进入首钢总公司,先后担任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而且在此期间履历不断升级,先后就读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首钢的生活为徐和谊日后掌舵北汽集团累积了重大的经验,很长一段时间,徐和谊的言语中都表现出对首钢岁月的“流连”。当然,他更认为是首钢打造了他职业生涯中吃苦的精神、必胜的信念。“改革开放初期首钢大发展,天天加班加点,披星戴月。经过首钢改革那段过来的人,我认为那就叫打过大仗的人。”徐和谊这样评价自己的首钢岁月。

彼时,汽车行业对于徐和谊虽然不是很遥远的存在,但跟他却也没有太大的关联。2002年,正当外界都认为徐和谊已经在首钢打下牢固根基的时候,与他同在北京的北汽,年产量已经低于18万辆,成为一个产能不足、奄奄一息的企业。

危情之中,徐和谊空降北汽,出任北汽控股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并兼任刚刚成立的北京现代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和谊分析了北汽当时的状况——“没有资金、资本去干自主。”相较于“如火如荼”搞合资的一汽、上汽、广汽、甚至长安等等,北汽的合资合作是白纸一张。于是,合资合作成了救命稻草,只有在市场做出声浪,北汽才有希望谈自主,谈未来。

而就在徐和谊加入北汽的两个月之前,北汽与韩国现代着手合作。这就是徐和谊第一个“大项目”。对于这个半路出家的“新人”,不仅仅公司内部,可以说整个汽车行业都对徐和谊的能力存疑,毕竟,这是一个没有做真正轿车合资项目的企业,而且,领军人物还是一个汽车的外行,甚至,还包括一干不怀好意的人在“吃瓜”观望。

徐和谊给出的承诺是:当年筹建、当年生产、当年出车。基于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的现实,徐和谊只好拿出首钢“打仗”般的工作劲头开垦北京现代这块荒地。最终,徐和谊创下了从双方正式接触到正式签约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仅用371天、到第一辆轿车下线仅用436天等三项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合作新的纪录。随后,用63个月实现累计产销100万辆,成为彼时的中国汽车行业速度之最。

 

 

北京现代的成功让徐和谊彻底站稳了脚跟。尝到了合资的甜头,北汽在市场的声浪也渐渐升高,不久又与奔驰展开合作,北京奔驰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北汽最亮眼的板块。可以说,走了左现代、右奔驰的双合资品牌之路,让曾经濒危的北汽回生了。

2006年10月,徐和谊担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汽正式进入徐和谊时代。

 

很美也很“南”的北汽新能源

 

兜兜转转,徐和谊终归是要做自主品牌的。这个自主梦就好像是中国汽车人的标配,当然有的时候也是紧箍咒。

扉旅汽车查阅公开的资料显示,2009年11月,在徐和谊的带领下,北汽完成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全套核心知识产权、收购瑞典威格尔变速箱,同时还和日本合作联合开发CBD自动变速箱。这些都为徐和谊的自主之路打下了基础。

但是徐和谊也知道,燃油车始终是北汽发展的掣肘。于是,他另辟蹊径——布局纯电动汽车领域。不得不承认,徐和谊对新能源的布局在当时国内汽车市场确实是先人一步,北汽新能源也因此成为了国内首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北汽新能源的发展历程中,徐和谊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先行者的地位,最吸引眼球的便是北汽新能源独立登陆A股,成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

2017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达103199辆,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十万辆的纯电动车企。也就是在这一年,徐和谊定下到2025年实现停售燃油汽车的目标。2018年,北汽新能源销量突破15.8万辆,连续六年稳居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但数据的背后不是没有隐患。

前不久,徐和谊在谈论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时说:“我们在09年以全集团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今天大家谈新能源汽车,耳熟能详,习惯了,认为是正差,早就应该干的事,十年前谈新能源汽车闻所未闻。这十年,连续六年保持全国行业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今年第一的位置,我们也会当仁不让。”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受国家补贴政策大幅滑坡的影响,以及汽车行业整体颓势,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下滑。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仅6.6万台,同比下降45.4%,仅为2019年6月份新能源汽车13.4万销量的49.25%。而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仅为8601台次,较2018年同期销量狂跌69.2%。在此之前的9月份,销量同比下滑13.42%。一方面是销量狂跌,一方面是产量下滑,8-10月份,北汽新能源产量依次同比下滑59.95%、63.30%以及69.82%。

另据北汽新能源2018年业绩显示,北汽新能源全年实现营收164.38亿元,其中政策补贴44.52亿元,北汽新能源2018年净利润为1.55亿元。

 

 

而徐和谊更大的困境在于——质量。随着国内兄弟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质量的要求更加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召回13.57万辆,北汽新能源自身就召回了6.9万辆。

今年是北汽新能源成立十周年,在十周年大会上,徐和谊放言:北汽新能源之于北汽,就像深圳之于中国。徐和谊应该也能够看到:深圳很美,北汽新能源很“南”。

 

像复兴红旗一样复兴BJ?

 

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在自主品牌的版图中,北汽绅宝品牌最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个也曾辉煌过的品牌成为一颗弃子。去年4月23日,北汽对品牌战略进行了调整,专注于北汽BJ品牌,放弃绅宝品牌,昌河和威旺将分别作为北汽在中低端乘用车和新能源市场的品牌,ARCFOX则作为北汽新能源的中高端品牌。

有评论称,徐和谊想像一汽徐留平复兴红旗那样去复兴BJ。徐和谊的骨子里大概有一种执念,他认为:“作为有着60多年积淀的越野车品牌,北京越野也曾两次在阅兵期间担起领导人检阅车的重任,这是属于越野世家的无上荣耀。”

或许跟热爱传统文化有关,徐和谊是一个喜欢仪式感的人。当拿出BJ这张牌的时候,徐和谊在两款新车型BJ40Plus和BJ80珠峰版上市的活动上穿上了军绿色T恤,一派为自己产品代言的劲头。对于越野,徐和谊的野心不小,他公开放话:让越野车开上月球的梦想并不遥远。

10月15日,中华世纪坛。北汽集团正式发布全新品牌LOGO,从中文“北京”变成英文“BEIJING”。 几乎不需要任何解读,一身唐装的徐和谊站在那里,就已经告诉市场:北汽想要国际化了。的确,在海外市场,吉利有领克、长城有WEY,徐和谊想要有“BEIJING”。 

 

 

看起来徐和谊手中的牌似乎特别多,但对于徐和谊的种种做法,在资本市场都被分析人士指向一个目标——整体上市。目前,北汽集团旗下就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北汽股份、北汽蓝谷和北汽福田,有些业务板块甚至存在同业竞争,个中关系错综复杂,有券商研究员直言:整体上市还差太远。

徐和谊喜欢讲战略。自2007以来北汽集团共举行的13次战略研讨会。而今,徐和谊的战略变成了“高新特”——高品质、高效率、高效能;新技术、新动能;一切的差异化,体现特色。徐和谊的口号不少,他最近还喜欢强调这样一个的概念——双轮驱动:一个轮子是全面新能源化,另一个轮子是智能网联化。至于效果如何,市场自会给出答案。

回到现实,2018年,北汽全年总销量240.2万辆,营收4807.4亿,增长2.2%,利润增长率7.3%。2019年北汽的销售目标是:245万辆,营收5000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徐和谊62岁了,留给他和北汽的时间真的都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