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进入夏天,理想汽车却意外的先热起来了。

这应该是造车新势力最近这段时间最“火”的新闻了。5月8日,湖南长沙,有网友曝光视频显示,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理想 ONE 起火,根据现场视频能够看出,车辆前机舱部分烧损严重,目前并未有信息透露是否有人员伤亡。

5月12日,自燃事件有了峰回路转的进展。自燃车车主在理想汽车App发布: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起火原因不是增程器和油路,也不是电池和电机,并表示对理想汽车的处理速度和应对态度非常认可。但对于到底因何自燃,这位车主表示:“具体原因还在分析。” 就在同一天,理想汽车回应了近期曝出的车主在高速上刹车失灵事件,官方解释为:罕见个案,不存在批量风险。

细心的网友观察到,平时热衷于在社交媒体发声的理想汽车CEO李想,这次却选择沉默了。有网友直接在社交媒体给李想留言:“自燃是什么回事呢?”“李总,车都烧没了,官微就叫冒烟?”但均未得到回复。

 

 

自燃事件前因后果究竟如何,尚待调查,但可以确定的是,此次事件的广泛传播成了理想汽车的一个不利因素,品牌形象和销量都将受到影响。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关于理想汽车出现的问题,将其列为造车新势力最后3强之一的美团创始人王兴怎么看?作为圈外人,王兴曾大胆预测中国车企往后的格局:他认为基本是“3+3+3+3”参与角逐下两轮,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汽车行业的“存活论”不是新话题,全世界范围内也总有人乐此不疲。前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就曾断言,未来汽车行业只有6家公司;广汽肖勇也曾预测,中国市场的本土品牌,未来大概只会剩下5家左右。

在扉旅汽车看来,王兴预测的前三个“3”,即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传统民企,就如同以往的那些“存活论”一样,说的没什么毛病,但也让市场提不起兴趣。但关于造车新势力的3强预测就很耐人寻味了。因为存活,本身就是新势力最现实的问题。

 

 

果然,新势力3强的预测激起了广泛讨论,而关于最终将是哪3强能参与到造车新势力“三国杀”之中,“开炮”声量最大的,正是存疑者威马。

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就王兴的预测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愿意和王兴兄弟打个赌,请众网友做见证,威马一定会是TOP3之一。当然,我也很看好理想,希望未来道路上能并肩前行。”

随后,这位曾经一手操刀吉利并购沃尔沃大案的汽车圈大佬,有些“不依不饶”。

他先是补充,“如果威马汽车能挺进造车新势力前三名,希望美团创始人王兴能充当外卖小哥亲自送一份外卖上门,地点由我指定;如果威马进入前三失败就送一辆车给王兴,可在所有品牌中随便挑选,不一定非得是威马汽车。”随后又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威马卡位三强的决心,“肯定有威马,第二个我认为小鹏,可能还有蔚来。只是个人想法,每个人说法不一样,反正我认为威马肯定能活下去。”

既然威马对三强志在必得,且小鹏和蔚来争议不大,那么3强里沈晖要“拿掉”的显然是理想。这从其后威马汽车集团公关部高级总监石凯峰的解释中也可见端倪,他表示,“(沈晖)并不是说只有这三家能活,这个回答是在一个假设——如果只能活三家的前提下,那么一定有威马;如果问有哪4家或者5家,可能会把理想汽车等其他新造车势力也加进来。”

其实,王兴的话大可不必较真,作为理想汽车的投资人之一,王兴自然会为理想站台。但威马汽车值此机会,表现出如此强的信心,底气究竟何在呢?

 

 

2019年至2020年,造车新势力纷纷迈入量产交付阶段,公开数据方面,用量产交付能力说话显然是最有说服力的。2019年,蔚来全年上险量超过2万辆,紧随其后的正是威马,全年上险量16876辆,位列第二。

而在2020年,威马的势头也不弱。趁着4月乘用车销量1388台、环比同比双增长的机会,带起了一波流量。5月10日上了新车,吸引1.4亿人次“围观”,短时间内威马EX5-Z高意向用户达3万,订单数近4000台;还发布了一款量产概念车,宣称NEDC 综合续航里程高达800km,如果成真,将刷新小鹏P7此前发布的纪录。

同时,在营销造势上,选定萧敬腾为品牌头号实力代言人,挂靠其“出道即巅峰”、“哪里有他,哪里就有话题”的天选体质,加上大范围的营销投放,宣称要以实力重新定义自我。

的确,作为更早摘下“PPT造车”帽子的威马汽车,量产交付方面较理想汽车有先发优势。但如今也已经实现量产和交付的理想汽车,势头同样不可小觑。

 

 

2020年,理想是新势力行列中的黑马——整个第一季度理想ONE的销量在新势力中仅次于蔚来ES6,超过了小鹏、威马众车型,并且,理想ONE在4月份累计交付新车超过了2600辆。

除了逐渐向好的数据之外,创始人李想在年轻目标群体中影响力,以及相对其他新能源车企较独特的增程式造车理念已获得不少铁杆粉丝,这些都不容忽视。对于理想汽车成败的关键,曾有业内分析人士作出过系统分析,“增程式混动这种方式能否成为主流趋势是关键。理想之所以采用增程式混动的方式,其实是在赌未来的电池技术不会达到纯电800公里的续航。”

但前面也提到了,最近理想出了点问题,又与用车安全相关,这在新势力造车领域是很敏感的。三强格局再增悬念。

 

 

其实,没有人注定是三强,活下来的也未必是三家。悲观点说,可能只有一家,也可能一家都没有。资金链风险、交付难题、屡屡爆出的质量甚至安全问题,都是悬在造车新势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就连三强论中不太被争议的蔚来和小鹏,谁就能说自己一定能活下来吗?蔚来的亏损,小鹏股东的股权出质,钱还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市场在等的,只是2020年蔚来的财报,和小鹏P7高调上市之后的真实表现而已,谁一定能活下来的定论,恐怕无人敢下。

论资排辈或顺理成章都打不下三国鼎立的格局,每一场战役和谋略的微妙变化,都可能让后人看到不一样的结局。如今新造车格局的成型过程,也正是这个道理。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发酵的大环境下,市场能做的,真的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