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了小半年的新能源汽车终于等来了政策上的利好。

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一份未来十五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给销量连续下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一线“救命”的火光。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

此次规划做了如此描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加强动力电池技术攻关,力争2035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扉旅汽车发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开放合作等五个方面是此次部署的重点方向。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以资本市场为依托,发挥各类基金的协同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中信建投证券汽车行业首席研究员余海坤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国家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阶段,在整车交通工具属性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加强,而且初步具备了缩小乃至赶上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差距的能力。分三个层面讲,第一,新能源汽车将是更具竞争力的交通工具,在基本属性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获取更高的销量规模及市场份额。其二,新能源汽车将是更具竞争力的移动智能终端,在智能化体验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获取更高的销量规模及市场份额。其三,新能源汽车将是更具竞争力的能源结构优化中枢,在综合社会效益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获取更高的销量规模及市场份额。

 

 

愿景很美好,但是现实也很残酷。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第4个月下滑,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分别同比下降35.4%和45.6%。目前,也并没有大幅度改善的迹象。在此背景下,想要实现《规划》中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估计约合700万辆的目标,显然是太“南”了。

不可否认,政策加码的确能够给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带来推动性作用,但是盲目乐观当然也不合时宜。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以当前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来看,到2025年要完成20%销量占比目标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再次提高销量占比,目标变得更加艰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智能网联汽车成为《规划》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其中八章27节内容中有 12节提到智能网联汽车。目标是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这的确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看点。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汽车智能化一旦成行对于传统汽车行业会形成非常大的颠覆,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会被打破,行业的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不过,眼前的现实是,由于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承压,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表现并不理想,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仍然“压力山大”。

 

 

回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09年1月,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破百万,成为行业发展的巅峰时刻。历经十年,中国发展已然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然而,随着补贴退坡的影响,很多车企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能,行业洗牌正悄然而至。

目前,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都处于低迷的状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成长空间很大,问题也很多,管理层当然想要尽快盘活新能源汽车产业这盘棋。此番在补贴滑坡之后,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无疑是想让市场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广阔前景。

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比较乐观,他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0万辆之后,政府逐步减少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实际上是让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加市场化,这有利于培育真正的行业龙头。此次规划意见稿将会为今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政策依据,长期利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规划下的未来十五年,会好吗?且拭目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