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与一汽大张旗鼓的复兴红旗品牌,上汽丝毫不为所动。

业界如何议论的都有,但在扉旅汽车看来,在复兴“民族自主品牌”这条道路上,上汽远比一汽看得开、看得透、看得远。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汽车制造像是对祖国的献礼。1958年,红旗品牌诞生,在国家十年庆典用车之前,一汽收到了制造国产高级轿车的指令,于是以手工制作仿制出一辆与克莱斯勒几乎一样的汽车,取名为“红旗”,经过9个月的测试,正式投产。

就在同一时期,精明的上海人也开始研制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方法如出一辙——上海汽车制造厂引进了一辆奔驰220S轿车进行肢解,1958年9月28日,上海牌小轿车的前身“凤凰”诞生。然而,上海人的运气并不那么好,凤凰牌汽车在即将投入量产的时候遇到了大跃进,打乱了凤凰牌汽车上市的进程,直到1964年2月,被迫停产近5年的凤凰牌汽车才再次出现在市场,只不过它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上海牌。

 

 

市场上一度大有“北红旗、南上海”之势。可是,好景不常在,两个民族品牌双双没落。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红旗轿车停产令:“红旗高级小轿车因油耗较高,从今年6月起停止生产。”1985年,上海大众合资公司成立,上汽牺牲了上海牌汽车,让出了上海牌汽车的生产线,此后,上汽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囿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因素,1991年11月正式停产。

扉旅汽车编辑发现,直到2012年,一汽宣布重新打造红旗品牌。最近几年,粗犷的东北人更是喊出了红旗复兴的口号。这种情绪在2018年达到一个高点,彼时,在红旗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上,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直言:“唯有改革,才能加速红旗振兴。”徐留平甚至明确给出了复兴的四个阶段,并将目标和使命定义为:把新红旗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

一边是一汽人的振臂高呼,一边是上海人的按兵不动。

早在红旗复兴之初,就有声音传出上海牌也将“复出”。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经给出过答案:“上海牌”轿车会有,其实我们对上海牌也很有感情,毕竟它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的代名词,不过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一个拥有地域性特征的品牌在现在的市场发展上会很艰难。所以上海牌轿车将会在某些独特的消费市场存在,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电池燃料车型,就可能会挂上海牌。但由于电池燃料车型还作为试验阶段,如果随意推向市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会非常谨慎等待时机成熟。”

 

 

最近几年,随着红旗复兴情绪的高涨,还是不间断地有上海牌汽车重返市场的传言流出,但始终未落地,这或许就是上海人的精明,他们知道权衡利弊然后将利益做到最大化。

扉旅汽车援引业内人士推测,上汽集团在现有的自主品牌构架之下,不想轻易花费太高的代价去复兴一个离开市场太久的品牌,因为除了基本的投研,这事关产品融合、文化融合以及市场融合。上海牌汽车必须要等到一个最好的时机,而且很可能与其他车型共同亮相,而不是像一汽那样用一种孤注一掷的心情去大搞复兴。

不能否认,红旗复兴的代价是淋血的。在重返市场的最初几年,作为一汽轿车的自主品牌之一,“老母亲”实在难以忍受其对公司业绩的拖累,于是出售了相关红旗资产。

2018年起,在徐留平的带领下,红旗作为独立品牌复兴成了集团战略之重。今年10月份,红旗销量11880辆,同比大涨188%,销售数据似乎让复兴看到了一丝光亮。然而短期的成绩难以覆盖掉付出的代价。刨除官车形象的“下沉”和与市场审美的背离,研发成本耗费近100亿,2018年红旗H7在汽车市场竞争中可以用惨败来形容。而今,坊间有消息称,整个红旗的生产线研发成本已经超500亿。

可以说,红旗复兴这条路还很漫长。有评论指出,经历了资产整合、营销战略调整、市场定位调整,红旗像国足一样拥有最好的资源加持,但是红旗的复兴也堪比国足出线,不是不可能,而是难度和代价都太大了。

 

 

上汽也许已经看到了一汽复兴红旗所付出的代价,有了前车之鉴思路也更加清晰。

他们清晰的是,虽然他们有能力重启上海牌,但如果走民族品牌复兴之路,上海牌汽车的难度会更大,当红旗在建国十周年以阅兵车的“姿势”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它的地位,即便是沉寂以后再复兴,这种光环始终是上海牌汽车乃至其它任何品牌都不可超越的。

所以,上海人不想去复兴一个民族品牌与另一个较之身份“尊贵”的民族品牌去抗衡,他们更愿意去选择其他的道路去抢占市场。比如未来也许会出现的局面:上汽奥迪VS一汽红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汽奥迪销售渠道的组建工作正在筹划进行当中,上汽奥迪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销售网络招募,2021年建成销售网络,预计2022年开始销售合资车型。根据上汽奥迪官方公开的信息显示,上汽奥迪A7也即将问世。

精明的人总是能够明辨是非并且懂得适可而止。上汽亦是如此,不想做没把握的事儿,冒无谓的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