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每年一样,2021在几家欢喜几家愁中落下帷幕,但这一年的“总结报告”格外难写,原因无外乎是这一年真的不好过。

2021年,国内经济环境整体不景气,汽车行业受全球芯片短缺影响,关键词:恒冷。扉旅汽车查阅国家统计局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逆势之下,守江山与打江山都变成了一道难题。

但再难总结的年份,领军者也要发声。1月17日,一汽-大众举行了新闻年会,在自己三十而立的节点,聚“众志”之势,“启新”向未来。

 

体系的力量

 

一汽-大众保住了桂冠。

作为国内乘用车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一汽-大众以10,777台的整车单日产量峰值再创历史新高,最终实现全年生产整车突破170万辆,全年向用户交付新车185.8万辆,产销量蝉联行业冠军。

其中,大众品牌销售98.9万辆,奥迪品牌销售超70万辆,捷达品牌销售达到16.9万辆。

 

 

同时,利用“缺芯窗口期”,一汽-大众重点聚焦内部管理的优化升级。据官方介绍,一汽-大众在全公司范围内启动全体系数智化转型,精简传统业务组织机构,成立DTO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并与阿里、华为展开合作,培养数字化人才;继续提升研发能力,落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近12亿元的新能源中心和新技术开发中心,研发人员增至近3000人。

 

 

“依托强大的体系能力,在全力保生产、抓经营的同时,深刻洞察产业动态,全面深化转型升级,切切实实打赢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将成绩归功于体系的力量。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底,一汽-大众一张“日产量”创新高、达到10,777台的大红色海报就曾刷屏汽车圈,当时便传递出一个信息——经过30年的发展成长,一汽-大众的体系已经足够强大。也只有依托体系的一汽-大众,效率和成功才能不受一时艰难的大环境影响,并且持续迸发动能。

 

庞大的动能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一汽-大众将继续依托体系的力量,进入企业发展的全新阶段。

一汽-大众第一(财务)副总经理施安德博士表示,一汽-大众是中德两国汽车界一次完美的合作,过去30年,一汽-大众在完善自身体系能力的基础上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助力。2022年,一汽-大众将立足更长远的布局,不断审视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投放8款新车型,继续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我们深感开启全体系的数智化转型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关键因素。于是,我们将在移动出行、生产制造、企业发展和企业生态责任等方面,加速数智化转型升级。” 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表示。

得益于2021年推出的ID.CROZZ系列车型,一汽-大众正逐渐摆脱在新能源事业起步略缓的阴影,新能源市场份开始扩大。未来,一汽-大众依托超过30年传统能源汽车的制造销售经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获得成功。

 

 

除此之外,一汽-大众还将整体在三个维度上加速转型升级。

首先,继续聚焦“用户体验”变革,全力建设对中国用户的洞察能力,将全球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用户的特殊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一汽-大众在用户体验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次,继续加速数智化管理转型和人才储备,大幅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一汽-大众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更加澎湃的动力。

同时,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持续投放满足用户需求的新车型,加速全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及验证工作,将体验更优的装备与智联功能交付用户。进一步夯实一汽-大众在中国的技术和市场领先。

 

 

数说成绩,论道发展,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汽-大众不忘公心的态度。在短短20多分钟的新闻年会上,一汽-大众重点提及了绿色制造,也就是“碳减排战略”。

“为了取得进一步的成功,我们还需要积极且坚定的履行责任,朝着碳减排持续迈进。” 目前,成都西南基地和佛山华南基地MEB工厂所使用的电能全部来自清洁能源,同时,一汽-大众正努力开展数智化生产制造,采取了大量措施,以减少工厂、供应链中的碳氧化物。

 

 

充满不确定的2021年已经过去,依旧不确定的2022年刚刚开始。

岁月漫长,三十而立的一汽-大众的态度始终是“众志”不改。

它将2022年定为“众志”之年,以矢志向新的态度,开启了一场全新的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