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出生于1899年的意大利都灵。

都灵,被汽车界看作是“汽车设计殿堂”,许多经典车型萌芽都始于这里设计师的纸张上;都灵亦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设计纸张里勾画的线条在这里变为实实在在的车身轮廓。

这样的出生地,注定了菲亚特的不平凡。

早年间,经历二战洗礼,物资匮乏,很多人都想要用更少的钱买到一台优秀的车型,于是菲亚特瞄准商机,靠着小车业务,迅速风靡意大利乃至欧洲市场。

 

 

“意大利每个男孩子都在菲亚特集团造的汽车里亲吻过女孩子。”

而菲亚特也有着自己心仪的“女孩”:法拉利、玛莎拉蒂。

经过多年追求,菲亚特最终也如愿将其纳入门下。

 

 

除了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菲亚特还与克莱斯勒联姻,组成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拥有了克莱斯勒旗下的JEEP,道奇,GMC等品牌,这些品牌各个在全球都是响当当的存在。

随着家族的扩大,菲亚特不得不继续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握了一手王牌的菲亚特,于1999年,开启了入华之旅,这一年,他正好百岁。

中国市场也给予了他友好的欢迎礼。

 

 

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国市场,包括丰田、通用、现代、奔驰和宝马等全球大鳄还未涉足,是个十足的掘金地。

捷足先登的菲亚特迅速与南汽组建了在华的第一个家——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

自此,意式风潮开始在中国大地兴起。

但,这股风潮并未持续多久,随着通用、丰田、现代等多家兄弟车企相继跟进,南京菲亚特受到很大冲击,同时因为产品投放较慢、中外方股东爆发矛盾等客观因素,导致南京菲亚特经营陷入窘境。

2007年,南京菲亚特无奈宣布破产,菲亚特选择了“净身出户”,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南京菲亚特全部股份。  

退出中国市场的菲亚特,并不甘心,2010年抵挡不住中国车市高速成长的诱惑,菲亚特决定在华开启“二次复兴”之路。“二进宫”的菲亚特,最终选择了更具合资运作经验的广汽集团。

不过,此次菲亚特依旧没有跟上中国市场的节奏。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菲亚特销量下跌到3.2万辆;2016年再度下跌到7,618辆;2017年,菲亚特销量只有2,273辆;而2018年前4月,菲亚特国产车型累计销量只有90辆。

相对于中国3000万辆的市场,该数字只具备象征意义。

 

 

广汽菲克似乎也正在对菲亚特慢慢失去耐心。

据扉旅汽车梳理发现,从2017年成都车展开始,广汽菲克的展台上除了菲亚特的LOGO之外,并没有菲亚特车型的身影。

此外,扉旅汽车在广汽菲克官网首页上,也未见到菲亚特的身影,只有Jeep品牌。这是否表明,虽然FCA和广汽菲克没有正式宣布菲亚特退出中国,但其实菲亚特在中国市场已经“名存实亡”。

两次在华,都铩羽而归,菲亚特着实想不明白,在欧洲如此受欢迎的他,为何在中国寸步难行?

如今,120岁的菲亚特,或许是时候该回家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