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新入局者的代名词。

扉旅汽车编辑发现,在2019广州车展上,以天际汽车、威马汽车、哪吒汽车、爱驰汽车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占据了部分展馆的半壁江山,但这半壁江山背后却鲜有可喜成绩,更多的则只是在“新势力”的前缀护航下,大量的理念、概念、以及与造车核心技术无关的信息大量输出。

制造业,没有捷径,更别提弯道超车,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不管标榜有什么新技术、新理念,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制造本身,而且,事实上,没有哪个造车新势力可以脱离制造本身而孤立存在。

比如,恒大新能源汽车采用“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直接拿传统厂商为自己造车;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签署《制造合作框架协议》,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售后、零部件共同采购等层面展开合作,与广汽设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广汽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是由海马汽车代工;腾势汽车更是由两家传统大厂比亚迪和戴姆勒共同成立……

不得不承认,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多样性,汽车已经不再是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选择一辆车,如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也使得汽车制造业不断地在革新。而革新应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硬性的,另一方面则是软性。硬性是指造车的基础,软性则为硬性锦上添花。硬性需要的是工匠精神,软性的则是需要用科技手段给汽车本身做加法。

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是在市场和资本裹挟下,造车新势力们不断的宣扬自己的“新”,也就是我们说的软性,在营销方式、产品理念上大肆鼓吹,很少在造车水准及工艺革新上一较高低。

扉旅汽车编辑简单梳理了几个造车新势力的品牌介绍:

蔚来汽车: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

威马汽车:致力于推动智慧出行产业的发展及落地;

天际汽车:发布“新服务”战略,剑指当前新能源汽车售前、售中、售后领域的多项服务痛点,直击C端消费者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

哪吒汽车:秉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理念,让高品价比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

爱驰汽车:为用户打造坚实、贴心与便捷的出行产品、服务与体验。让出行生活更美好。

……

这些“口号”式的标签和传统汽车大厂将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宣传形成了鲜明对比。

或许有人会说,如今造车的技术门槛相比以前已经很低了,不必太纠结关于造车的基础能力,但事实上,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造一辆车来并不难,但要造出一辆好车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众观历史,哪一个百年汽车品牌不是依靠过硬的造车技术发展至今。

而且,鼓吹“新”的背后,更难免会让人担忧,这样的车上路真的会有保障吗?还是“见光死”?

热闹之后,明眼的消费者终究还会回到买车的硬性需求,核心技术不够过硬,再好的“新衣”也很难打动消费者,毕竟消费者不会用真金白银为看热闹买单。

造车要有敬畏之心,苦修内功,不投机取巧,遵循工匠精神才是造车新势力们成功的不变法则。